综合新闻

中山大学举办“创新驱动,人才引领——构建全球生命健康事业新生态”青年学者交流会

稿件来源: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编辑:李昕阳 吴立坚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4-11-05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刘英杰)2024年11月2日至3日,第二十二届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上海举办。依托大会,我校主办了主题为 “创新驱动,人才引领——构建全球生命健康事业新生态”青年学者交流会。活动邀请了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38位外国专家参会,会议吸引了超200人次报名听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外国专家服务司司长聂生奎、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夏奇峰等领导出席致辞。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中山大学校长助理匡铭教授等校领导出席会议。中山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弩教授主持会议。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弩教授主持会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外国专家服务司司长聂生奎指出,本次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层次规模空前。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上海市有关领导均出席致辞,1300多位外国专家与会,这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引才工作的重视。聂司长充分肯定了中山大学近年来在引进外国专家智力方面取得的成果,希望中山大学继续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交流,促进了中外人才的融合交流,在科研合作、高水平论文发表、专利申请、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外专独特作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外国专家服务司司长聂生奎致辞

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夏奇峰在致辞中表示,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创新创业的热土,广东省科技厅一直并将不断优化人才政策和服务保障,希望各位与会外国专家能到广东开展合作交流,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夏奇峰致辞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感谢人社部、广东省科技厅领导一直以来对学校引才引智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朱孔军书记指出,创新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开放合作是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作为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办学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山大学有着悠久的国际化办学传统,是深化全球合作交流的参与者、践行者。站在百年征程的新起点上,学校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研究机构、医疗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深度参与和构建全球合作创新生态,为全球科技创新、人类健康福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致辞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David M.J. Lilley教授、中山大学校长助理匡铭教授分别作为外方和中方学者代表发言。

外国专家代表、英国皇家学会院士David M.J. Lilley教授发言

中方专家代表、中山大学校长助理匡铭教授发言

11月2日下午的“大师讲坛”环节,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Lu-Yang Wang教授、德国慕尼黑大学人工智能领域顶尖学者M. Ali Nasseri教授以及英国皇家学会院士David M.J. Lilley分别做主旨学术报告。三位学者分别就结构生物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医学应用以及RNA催化的化学界限等前沿话题,高屋建瓴的梳理概括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和意义。报告引起了听众的广泛兴趣和互动,激发了不同领域学者的思想碰撞。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Lu-Yang Wang教授做主旨学术报告

德国慕尼黑大学M. Ali Nasseri教授做主旨学术报告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David M.J. Lilley教授做主旨学术报告

11月3日,中山医学院、化学学院和中山眼科中心先后举办了子讲坛活动,中外学者分别围绕基础医学前沿交叉、化学视阙下的生物医学与可持续发展、数字医学及智能眼科创新发展三个议题,带来系列精彩的学术报告和圆桌讨论。圆桌讨论环节,各领域的专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相互启发,为生命健康领域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本次论坛不仅为全球生命健康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同时促进了生命科学领域的不同细分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学科发展注入新动能。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中山大学高度重视外国专家引进智力工作。学校现有国家级引智平台建设数量位居全国部属高校前列,涵盖化学、临床医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优势学科。平台建设期间产生了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6个学科(药理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生态学)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千分之一。近五年来学校国家级、省部级引智项目账面经费均保持在1000万以上。

文稿终审:张弩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