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百年中大,继往开来”创新发展论坛医学部分论坛举办

稿件来源:医学部 编辑:吴立坚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4-11-19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蔡彤彤、满意、邱龙诗语、甘雪静、李劲峰)11月12日下午,“百年中大,继往开来”创新发展论坛医学部分论坛在广州校区北校园举行。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王松灵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林东昕教授,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美国东华医院行政总裁张建清教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林白浪主任护师作专题讲座,主讲人围绕口腔医学、肿瘤学、护理学前沿问题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主题展开探讨。校党委副书记张琪,医学部主要负责人,光华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师生校友代表出席论坛。论坛由光华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承办。

在护理学科分会场,校党委副书记张琪首先代表学校对到场的嘉宾、校友、师生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张书记高度赞扬了护理学科在百年历程中取得的骄人成绩。她指出,如今的中山大学医科人才培养成效和科研实力稳中有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显著增强。在下一个百年的新征程中,衷心期盼护理学院能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护理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为培养引领未来的护理人才作出中大人应有的贡献。她表示,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护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希望学院在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齐心协力下,开启中大医学教育发展的新征程。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琪教授致辞

护理学院院长张俊娥教授在护理学科发展报告中回顾了中山大学护理教育111周年的光辉历程和丰硕成果。学院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依托慢性照护全球联盟研究中心以及粤港澳高校护理联盟,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凝练重点研究方向并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

护理学院院长张俊娥教授作护理学科发展报告

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美国东华医院行政总裁张建清教授作了题为《未来的护理队伍趋势——护理教育和实践的应对策略》的报告。她深入剖析了全球医疗卫生经济的现状,并对未来护理队伍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前瞻性的见解。她强调,未来护理队伍的发展需聚焦于技术与数据驱动、协作与团队导向、提升跨文化和全球健康意识。护理实践应以患者为中心,同时护理人员需具备适应变化和应对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能力。张教授详细阐述了AI技术在护理教育与实践中的革命性影响。她还提到,随着技术的发展,护理人员的角色将从传统的病床边护理转变为更加多元化的角色,包括健康政策的影响者、健康公平的倡导者,以及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决策者。这些角色的转变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医疗知识,还要有跨学科的合作能力,以及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保持韧性和心理健康的能力。最后,张教授呼吁建立全球护理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资源共享、知识交流和最佳实践的推广,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格局。通过这些努力,有望在医疗卫生领域实现“做得更多,做得更好”的目标。

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美国东华医院行政总裁张建清教授作专题讲座

海口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林白浪主任护师作了题为《护理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的报告。作为中山大学护理学院的优秀校友,林院长二十余年始终坚持在护理一线,2023年被授予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的称号。她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护理行业的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应的职业规划策略,为护理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她强调,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趋势呈现出多元化和广阔化的特点。面对这一趋势,护理专业学生应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关注就业市场动态,拓展国际视野并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方案。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和实践,同学们就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并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海口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林白浪主任护师讲授专题讲座

在口腔医学学科分会场,医学部副主任陈莉莉教授致欢迎辞,对王松灵院士和林东昕院士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她表示两位院士的讲座将为我们带来新的思想、新的视角和新的启示,在对师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对培养同学们广阔视野、宽广胸怀以及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部副主任陈莉莉教授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教授作了题为《医学人文-口腔美学的时空发展》的讲座。王松灵院士首先指出,口腔医学美学专注研究口腔颌面部美学特征、审美规律以及美学治疗,口腔美学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融汇关联各学科,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王院士从美的时空观、文化观、功能观、整体观四个方面介绍了他对口腔美学时空发展的理解。王院士在总结中指出,口腔美学的百年发展历程不仅是对审美观念变迁的见证,也是文化融合与技术飞跃的缩影;随着时代的演进,口腔美学领域将继续随着技术创新、文化交融以及患者美学需求的提升而演化和完善;在口腔美学的诊疗实践中,必须综合考虑颌面结构的时空变化,追求局部美学与整体和谐的统一,确保结构完整性与功能的协调性;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提供个性化的方案,满足患者对美好笑容的追求,实现口腔健康与美观的完美融合。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教授作专题讲座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昕教授作了题为《驱动食管癌前病变演进的基因组改变》的讲座。林东昕院士首先介绍了我国食管癌的发病因素、流行病学及诊治现况,指出食管癌呈多阶段病变渐进性演变模式,形态正常的食管也会存在正常体细胞突变及其克隆扩展等情况。癌前病变如何向浸润癌演变是长期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围绕上述问题,林东昕院士介绍了其团队在不同病变阶段食管上皮基因组改变及突变克隆演进研究结果,通过激光捕获、冰冻切片、基因组研究等方法,发现了TP53突变或丢失可通过突变TP53蛋白直接作用或基因组拷贝数改变作用等方式,导致癌变细胞获得增殖、上皮间质转换、癌细胞激活成纤维细胞、营造免疫抑制微环境逃逸免疫杀灭等结果。在此过程中,食管癌变形成并不断演进为侵袭性癌。最后,林东昕院士强调,在新时期医疗卫生体系下的肿瘤防治对策指导下,应当加强肿瘤预警预测、早筛早诊早治的原创性研发,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昕教授作专题讲座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医学部及各组成单位将矢志不渝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强大的医学研究平台、整合优质的医疗资源,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中大力量。

文稿终审:龙波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