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古励)第十六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何兆成教授团队、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黄洪涛副教授团队分别获“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孟凡刚教授荣获“产学研合作创新人物奖”。
智能工程学院何兆成教授
智能工程学院何兆成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基于个体出行的多模式公共交通运输协同优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该项目针对城市交通拥堵与资源错配问题,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优化多模式交通协同调度,已在广州、深圳、长沙等城市的城轨-公交接驳、地铁-公交融合优化、智慧地铁等多模式公共交通运输项目落地应用,显著提升了公共交通效率与市民出行体验,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黄洪涛副教授
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黄洪涛副教授团队研发的“核用难熔金属材料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三等奖。该成果突破了核能装备关键材料耐高温、抗辐照性能的技术瓶颈,填补了国内空白,相关材料已应用于“华龙一号”等新一代核电机组,助力我国核电产业自主化与安全水平提升。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孟凡刚教授获奖证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孟凡刚教授凭借在环境污染治理与绿色技术产业化中的突出贡献,荣获“产学研合作创新人物奖”。其团队开发的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成功实现从实验室到规模化应用的跨越,合作企业累计减排污染物超百万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显著。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是我国产学研界年度盛会,旨在表彰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标杆成果与人物。大会颁发奖项由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代表着技术转化与协同创新风向标。据最新统计,在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榜单中,我校以3项获奖并列全国第五。
文稿终审: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