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15日,“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在广州爆发。中山大学应开除学籍或职务之有证“CY份子”者444名。根据各区分部第二次联席会议决定开除学籍或职务者29名,“有反动嫌疑”(二等处分)者26名。

图为刊于《国立中山大学校报》政治会议广州分会函复中大特别党部改组委员会列送名单之应开除学籍或职务之有证CY份子

图为广州起义失败后周文雍(左)和陈铁军(右)就义前在狱中合影
1927年7月中山大学校名改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次年2月改回“国立中山大学”,删除校名“第一”字样,成为全国唯一纪念孙中山的大学。

图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核准国立中山大学改名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的函

图为大学院议决删除“第一”字样,改回“国立中山大学”的函
1927年8月,语言历史学研究所自1927年8月开始筹备,即着力于聘定教授,设置各研究组,公布招生简章,成立各研究会,发行定期刊物及丛书等五方面。11月《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创刊号出版。次年1月,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正式成立。

图为《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创刊号

图为语言历史研究所集体照(前排左起为:余永梁、商承祚、顾颉刚、沈鹏飞、黄忡琴、容肇祖)
1927年8月,中山大学第二次教授会议召开,决定校训为四字“知难行易”四字,一书校外大墙,每段二字,一书悬大礼堂。校歌决定请吴梅、赵元任制谱制歌。并决定教职员及学生制服一律用中山装。
1927年11月,本校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民俗学会成立,出版会刊《民间文艺》(后改为《民俗》周刊),发行《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等丛书。

图为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会员合影,1为顾颉刚、2为杨成志、3为戴季陶、4为傅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