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头条

首页 > 中大头条 > 正文

朱孔军书记开学致辞:同心同行向未来

——在中山大学2025年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朱孔军 编辑:吴立坚 审核:孙耀斌 审定:黄艳 发布日期:2025-09-07 阅读量: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来宾:

上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共同见证中山大学新百年一年级新生开启人生新旅程。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向全体新同学表示最诚挚的祝贺和最热烈的欢迎!向悉心培育你们的家长和老师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朱孔军书记致辞

同学们,你们选择的这所大学,是一所拥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光荣传统的大学。她的名字,是为了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回首过去,我们赓续红色血脉、薪火相传,作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积淀了优良的革命传统、鲜明的红色基因和卓越的品格追求;我们勇立时代潮头、砥砺前行,汇聚了大批蜚声中外的名家大师,为党和国家培养了80多万名优秀学生,产出了一系列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成果;我们面向未来、敢于挑战,始终扎根中国大地,“双一流”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逐步成长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浩渺寰宇,新星闪烁。今天,因为你们的到来,康乐园焕发新颜,岁月沉淀的底蕴因青春而更加鲜活;怀士堂再添华章,历史书写的荣光因梦想而更加辉煌。40年前,我也和各位一样,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走进康乐园,在这里学习、工作和生活。在我的情感和认知里,这所大学是无数中大人坚定理想与抱负的地方,也是我们为之自豪、备感光荣的共同精神家园。它是思想活跃的开明中大,是以人为本的智慧中大,也是让人感怀的青春中大。

开学典礼,不仅是一种温暖人心的欢迎仪式,更是你们与这所百年学府建立深度联结、开启同频共振人生的庄重起点。去年百年校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信,殷殷嘱托令人鼓舞,深情厚爱催人奋进,全校上下正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阔步前行。作为中大新百年一年级新生的你们,也将接过新百年的接力棒,翻开你们求知求学、探索创新的人生新篇章。在此,我想围绕“有理想有追求、有良知有温度、有担当有责任”这一主题,向大家提出几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希望你们成为“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大人,志存高远,坚定前行。

理想是指引人生的灯塔,追求是持续奋进的动力。中山大学自创立之初,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回顾校史,从抗战烽火中西迁办学的坚韧,到新中国建设时期科技报国的热忱,再到改革开放后勇立潮头的创新,一代代中大人始终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在国家需要的地方闪耀光芒,留下了一个个学以报国、建功立业的动人故事。坪石办学期间,以黄际遇、杜定友、卫梓松为代表的中大人,心怀“知识救国”的信念,在战火中顽强赓续文脉;人民中大时期,“人民科学家”陈心陶倾尽毕生心血科学防治血吸虫病,他说:“一个中国人其事业必须在祖国生根。”;中大百年历程,我们万千学子奔赴世界各地以及祖国的四面八方,无论是在各自领域的深入探索,还是扎根基层的平凡坚守,始终将“立大志、做大事”的时代使命与“为社会福,为邦家光”的家国情怀深深融入血脉之中。

同学们,你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你们将是这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更是引领未来的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希望你们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不懈追求,在中大这片思想与学术沃土上,把个人志向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在逐梦的征程中不断超越自我。这个理想与追求,可以是攻克一项科学难题,可以是传承一份文化薪火,可以是推动社会的一点进步,也可以是守护一方百姓的安康。事情无论大小,都应感到自豪、值得尊重,都需要你们以笃行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追寻、去实现,让理想之光照亮你们的求学之路和未来人生。希望同学们立大志、立长志,不躺平、不懈怠,真正成为胸怀家国、不负时代的建设者和引领者。

第二,希望你们成为“有良知有温度”的中大人,修身立德,仁爱向善。

“教育是一个良心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大学是传承文明和创造文明的崇高殿堂,也是高扬人文精神、追求人类理想的精神家园,更是唤醒良知、养成人格、引导社会的智慧灯塔。我们的校园,始终充满着温暖的关怀。这里有潜心育人、爱生如子的名师学者,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以人格魅力滋养学生心灵;这里有热心公益、志愿服务的团队组织,他们将才华和温情送往基层、走进山区;这里有同学之间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深厚情谊,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光亮而持久。这种“温度”,都是我们中大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柔和底色。

同学们,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世界格局,深刻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当AI可以快速生成一篇论文、一段代码、一幅画作时,一个深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什么才是人类不可替代的价值?我想,答案可能就是良知与温度。这种良知与温度,是是做人的底线、是内心的道德法则、是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努力向善的力量。在大学里,希望你们修身立德、恪守良知。要诚信治学,保持对知识真理的敬畏、对崇高人格的景仰,坚守学术道德,在每一次实验、每一篇论文中践行求真求实;要明辨是非,在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的时代,在物质诱惑与精神信念的较量中自觉坚守正道,在激烈竞争与合作共赢的张力中保持善良。希望你们涵养仁心、保持温度。要学会理解,兼收并蓄、达观天下,以包容之心对待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要懂得关爱,体察他人的困难与需求,乐于伸出援助之手;要常怀感恩,感恩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朋友的陪伴和时代的馈赠。一个拥有良知和温度的人,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才能汇聚强大的力量,才能照亮周边的世界。

第三,希望你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的中大人,心系家国,勇挑重担。

青春因责任而厚重,人生因担当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责任与担当,始终是中大精神中最为鲜明的烙印。从孙中山先生“为社会福,为邦家光”的谆谆教诲,到抗战时期中大师生投笔从戎、救亡图存的伟大壮举,再到无数校友在各行各业恪尽职守、贡献社会的光荣事迹,无不彰显着中大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责任与担当,始终是一代代中大人的自觉选择。“国之所需,我之所向”,我们勇闯科学无人区,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做提问者、思考者、领先者;我们上天、入海、遁地,用一批“国之重器”引领创新创造,攻坚克难;我们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援疆援藏,以专业知识诠释中大担当,让青春之花绽放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同学们,大科学时代的浪潮,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大学是一个开放包容、思想碰撞、充满创新活力且容许试错的地方,你们将拥有更广阔的平台和空间去自由探索、大胆创新。“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这份责任与担当,需要你们用笃行的态度,练就勇挑重担的“铁肩膀”。希望你们及早规划、积极探索,主动打开新视野、接纳新事物,在与名师的对话里启发思想的深度,在跨学科的碰撞中点燃创意的火花;希望你们突破常规、敢于质疑,主动发现真问题、努力找到真办法,勇闯未知、善创新知,以开放心态拥抱新技术,以创新思维运用新工具;希望你们以行求知、以知促行,既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早进课题组,用代码去构建数字未来,用实验去探索生命奥秘,又要踊跃投身社会实践,用脚步去丈量祖国大地,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同学们,中大新百年的画卷已经铺开,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当你们拥有了中大人的身份,也就接过了一份与学校同心同行向未来的约定。我们是什么样子,中大就是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攀登、一起跨越、一起成长。希望你们珍惜在中大的时光,既要仰望星空,拥有远大的理想与追求;又要脚踏实地,修养内心的良知与温度;更要挺膺担当,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卓越人才,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良知有温度、有担当有责任”的中大人!让学校真正成为一所“受人尊敬、值得托付”的大学,共同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祝愿同学们学有所成、健康快乐!在中山大学度过一段充实而有力量的青春岁月!

谢谢大家!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