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凡强讲述了一场跨越世纪的“植物侦探”之旅。这支由中大师生组成的科考队,不仅让沉寂百年的珍稀植物八角花重见天日,更揭开了一段尘封的植物学密码。
凡强(中)和学生发现八角花时的合影
章鱼假糙苏
“封开有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封开国家地质公园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我就想能不能带着学生一起到那里考察学习。”2022年7月,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凡强带学生到肇庆封开国家地质公园,意外发现一种唇形科假糙苏属植物。初步研究后,他们认为该物种和已知的八角花很像,但必须将两种植物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比分析,才能对新发现的物种进行论证。
凡强回忆“寻花之旅”:“八角花只有两份百年前的标本,一份在南京,另一份在英国,百年前的标本很难提取到DNA,所以我们就想去原产地采集,希望能拿到活体进行对比。”根据《中国植物志》的记载,这两个标本采集地为“Fungwanhui”,后来被科研人员翻译为“凤凰湖”,团队于2022年7月到潮州寻找“凤凰湖”,但当地只有“凤凰山”,没有叫“凤凰湖”的地方。
5天的地毯式搜索,尽管八角花的踪迹一无所获,但师生们和当地的自然爱好者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要特别感谢潮州的自然爱好者,如果没有他们参与,我们可能根本找不到八角花了。”根据记载线索层层推理,他们认为“Fungwanhui”可能使用了当时的“邮政拼音”进行记载,其粤语发音很像“风湾墟”。
“他们通过国际关系找到了一个法国人,法国人再找到中国台湾的朋友,在台北的档案馆,找到了当时广东全套的地图。”通过民间的自然爱好者,他们找到了民国十九年(1930年)出版的地图,发现在民国时期,广东韶关的龙头山附近,的确有叫“风湾墟”的地方,现为韶关市曲江区枫湾镇。
当他们赶到枫湾镇,终于在一个山洞洞口附近,发现了随风摇曳的白色小花,消失百年的八角花终于重现。“我们的运气特别好,找到八角花时,正值它的花期。”凡强说,“两种花都在开花,一对比就一目了然。”
最终,通过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比对,新物种“章鱼假糙苏”也随之确证。这场跨越百年的“花之约”,不仅更正了植物志记载,更让濒危物种重获关注。
原文链接:https://ep.ycwb.com/epaper/ycwb/html/2025-05/22/content_2977_707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