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简介

交流合作

编辑:博达-刘改1 阅读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山大学坚持“以我为主”,大力推进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国际和港澳台交流与合作。

学校目前已与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逾200所院校签署了校级合作协议,开展与高水平大学多层次、宽领域务实合作。

学校积极参与和主导重要的国际科研合作计划,努力推动重大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学校重视引进外国专家和高水平访问学者来校授课、讲座、访学、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学校积极开拓和支持各种层次的学生赴海外学习与交流活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学校已与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00多所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本科交换或交流学习平台,不断拓宽本科国际化办学空间。

学校积极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优化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我校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合作建立了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着力培养国家急需的核工程领域人才。2016年,学院已获得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国际认证和欧洲工程教育认证(EUR-ACE),标志着学院办学水平已经达到了法国及欧洲的精英教育水平。2016年6月,学院荣获中法两国政府联合颁发的“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奖项,为推动中法合作办学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学校积极配合国家的人文交流战略,推进孔子学院建设,全面提升我校现有三所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学校进一步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提高留学生生源质量,不断推进校园国际化和学生同质化融合培养机制。

学校毗邻港澳,与港澳台高校及教育机构交流密切。目前在校的港澳台籍学生逾1500人,招生规模在内地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我校与港澳多所高校共建有十余个研究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开展高水平科研合作。我校与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于2016年底正式牵头成立粤港澳高校联盟,三地共计40所精英高校入盟。联盟以深化粤港澳三地在教育与科研的务实合作为宗旨,于2019年初被正式写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成为国家认可的粤港澳三地教科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在联盟框架下我校推动成立空间、海洋、超算、图书馆、研究生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和专业事务相关的专业联盟,进一步深化联盟三地院校间的务实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贡献更多“中大智慧”与“中大力量”;我校长期与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保持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文、理、医、工多个学科领域构建校际常态化的合作发展机制;此外我校与港澳台高校积极开展师生交流项目,每年邀请港澳台师生近千人次到我校参与各类科学研究、课程学习、社会服务、文化交流等活动,有效促进了港澳台地区和我校青年学子的了解互信、共同成长。

(数据截至2021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