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附属第三医院陈燕铭教授团队发表1型糖尿病免疫干预治疗重要学术成果

稿件来源:附属第三医院 阅读量:

近日,我校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陈燕铭教授团队与临床免疫学中心鲁岩副研究员、谢池楚博士共同在免疫学高水平杂志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2021 IF:8.5)发表原创研究成果,题目为“Induced Regulatory T cells suppress Tc1 cells through TGF-β signaling to ameliorate STZ induced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我校附属第三医院周丽博士生为论文的第一作者,鲁岩主任和陈燕铭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器官特异性疾病,导致胰岛β细胞选择性被破坏,不能产生足够数量的胰岛素。多数青少年患者起病急,症状较明显,严重时可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针对该疾病的免疫发病机制来预防和逆转T1DM。近年来,在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的支持下,陈燕铭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免疫干预治疗T1DM的基础与临床前期研究,包括调节性T细胞(Tregs)、干细胞治疗糖尿病,通过抑制自身免疫应答或胰岛β细胞替代,可以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退、短期内脱离胰岛素治疗或减少血糖的大幅波动,达到明显临床疗效。

团队研究发现,体外诱导的Tregs有预防及治疗T1DM小鼠[其中包括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T1DM模型及自发T1DM小鼠模型(NOD小鼠)]的效果,其疗效与降低小鼠脾脏及淋巴结中1型细胞毒性T(Tc1)细胞(分泌IFN-γ的CD8+ T细胞)及上调Tregs有关。研究也发现,诱导型Tregs(iTregs)的作用依赖于TGF-β信号通路。iTregs通过TGF-β抑制对Tc1细胞分化具有重要作用的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另外,TCF1分子可抑制Tc1的分化,而iTregs可通过TGF-β信号通路维持TCF1的高表达,从而抑制Tc1分化。该研究首次系统证实iTregs在T1DM治疗中的作用,同时阐明起关键调控作用的信号通路,为T1DM的免疫干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图. STZ-T1DM小鼠iTregs迁移、稳定性及功能模型。iTregs迁移到PBMCs、胰腺、脾脏和淋巴结。iTregs在STZ-T1DM小鼠体内至少存活30天且保持稳定,这表明Foxp3的表达保持不变,并抵抗IL-17和IFN-γ的分泌。iTregs可以保护β细胞功能,可能通过上调受体小鼠的Treg水平,抑制Tc1细胞功能,从而重新平衡受体的Treg/Tc1细胞比例。iTregs对Tc1细胞的作用依赖于TGF-β介导的mTOR和TCF1信号通路的联合作用。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3-020-00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