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CHB)引起严重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已成为全世界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临床上慢性乙肝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干扰素α和核苷类似物,但是这两类药物存在明显的问题:干扰素α容易引起流感样症状、骨髓抑制、抑郁和疲劳等症状,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副作用。而核苷类似物需要长期服药,容易导致病毒的突变和耐药性的产生。乙肝治疗性疫苗旨在激活病人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实现慢性乙肝治愈的免疫疗法。尽管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乙肝治疗性疫苗的开发,然而一直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纳米医学工程研究团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Nano Letters, 2018, 18: 30007),以壳聚糖和肝素为递送材料,以CpG激动剂为分子佐剂,采用重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rHBsAg)和核心抗原(rHBcAg),使用快速纳米络合技术分别制备了包含rHBsAg和CpG的纳米疫苗(NSG)、包含rHBcAg和CpG的纳米疫苗(NCG)。研究发现,联合使用这两种纳米疫苗(NSG+NCG),可以有效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活化,同时它们也显示出优越的淋巴结靶向能力,明显延长抗原在淋巴结中的驻留时间。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的小鼠模型中,NSG+NCG纳米疫苗可以打破免疫耐受,重建HBV特异的免疫反应,在小鼠体内引起显著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有效清除HBV,实现HBsAb的血清转换。重要的是,NSG+NCG纳米疫苗治愈的CHB小鼠形成了长期的免疫记忆,可保护小鼠免于HBV的再次感染。该研究采用的材料简单安全,制备纳米疫苗的高效加工技术可实现高重现性、可规模化;同时使用的两种颗粒疫苗也可以按照不同的配比使用,可望用于慢性乙肝的个性化治疗,一次该项成果具有临床转化的前景。
纳米疫苗的制备及清除HBV的示意图;b、纳米疫苗促使小鼠产生HBsAb;c、纳米疫苗诱发小鼠产生CTL反应;d、纳米疫苗治愈的小鼠免于HBV再次感染
该研究成果以“Engineered Therapeutic Nanovaccine Against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为题,于2021年1月13日发表在生物材料领域顶级期刊Biomaterials (DOI: 10.1016/j.biomaterials.2021.120674),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乔冬冬博士后为第一作者,刘利新副教授和陈永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唯一单位。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创新创业研究团队项目和广州市重点领域研究计划项目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296122100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