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物理与天文学院2016级物理学专业本科生郑江锦、李东奇、曾宇芊同学的论文《Anomalous current due to Weyl anomaly for conformal field theory》被知名学术期刊Physics Letters B(简称PLB)接收并在线发表。论文第一作者为郑江锦同学,通讯作者为我院苗荣欣副教授。
左起:苗荣欣副教授,李东奇、郑江锦、曾宇芊同学
文章讨论了反常输运现象,这一现象起源于量子反常,在量子场论、凝聚态和宇宙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外尔反常可以诱导产生两类不同的反常电流,第一类由法国CNRS著名物理学家Maxim Chernodub(2016)发现,适用于没有边界的弯曲时空,第二类由台湾清华大学的朱创新教授和我院苗荣欣副教授(2018)发现,适用于带有边界的一般时空。此前人们只知道第一类反常电流在近平坦时空的近似表达式,我校物理与天文学院本科生的主要工作是推导出了第一类反常电流在任意时空的一般形式,并将其推广到高维的n-形式场。此外,文章还得到了电流在外尔变换下的变换法则,并利用该变换法则将两种反常电流统一起来。
一开始三位同学对这个问题都感到比较陌生,对一些相关的知识也不够了解,但在苗荣欣副教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一些初级的广义相对论和规范引力对偶的基础知识以及和老师的积极交流,课题小组的同学最终推导出了反常电流的一般形式。主要结果如下图所示: 其左图为有背景磁场的平坦时空,其电流为零。右图为共形变换后新的时空。由于量子反常,新时空中的电流不再为零,而是正比于磁场和共形因子的梯度。
共形变换产生反常电流的示意图
该文章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尤其是外尔反常电流的发现者之一Maxim Chernodub 研究员在度假期间就发来邮件询问文章细节。此外 PLB审稿人的评语是:利用电流在外尔变换下的变换性质,给出了感应电流的另一种推导方法,推导过程很有趣,并对外尔反常的性质提供了新的见解。
Physics Letters B为一家物理学领域的学术性期刊,由Elsevier出版发行。近三年平均影响因子为4.616,在中科院SCI分区中属于物理1区TOP期刊(大类1区,小类2区)。本篇论文是物理与天文学院第三篇本科生一作的SCI期刊论文,是该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以来的又一成果,论文的发表充分展现了物理与天文学院本科生具备的的科研创新与动手能力。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0269319305581?via%3Di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