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赵国屏院士访问附属七院,共商建设临床科研大数据中心

阅读量:

4月5日,应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邀请,国际著名分子微生物学家和基因组学家、中国科学院赵国屏院士到附属七院访问并做题为《中国精准医学:前世/今生vs我们》的学术报告。作为上海市疾病与健康基因组重点实验室主任,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学所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首席科学家,赵国屏院士此次访问附属七院除了分享国内外精准医学的研究进展及机遇,更重要的是与医院商洽建设医学科研大数据中心的宏伟规划。

科研与临床同步启动,高起点规划

据了解,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是深圳市“三名工程”引进重大民生项目,是由深圳市政府出资建设、中山大学运营管理的直属附属医院。医院占地面积23.52万平方米,规划总床位4000张,目标是建设成为深圳区域医疗中心、公共卫生灾难救治中心和国家级保健康复中心。附属七院一期工程计划于7月1日开业。“大学的要求很明确,是要建一所世界名院!”附属七院院长何裕隆介绍说,“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要做好顶层设计,要求临床、科研、教学三位一体同步发展。开业不仅要开放临床业务,也要同时开展科研。”

科研与临床相对独立,创新科研管理体系

附属七院将实行临床与科研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使临床和科研人员专注于各自擅长的领域,临床为科研提供线索和问题,科研为临床服务并解决问题,通过科研引领临床发展,与世界医学发展保持同步。同时,建立科研转化平台,推动科研成果的临床应用,从而使科研、临床互相促进、协同发展。院长助理潘逸航博士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参考国外先进的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一个科学规范又富有创新基因的科研管理制度,这包括学科(专科)管理制度,科研平台、学术交流管理制度,项目及成果过程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临床研究管理制度,人才培育制度,考核与奖励制度等。期望将这样一个理念、体系和相应制度建成科研创新体系的典范和模板。”

建立国内最好、国际一流的科研中心

附属七院一期工程规划建设了1300㎡的实验中心,目前已经在装修和购置实验设备。 “在完善第一期实验中心的设计、建设基础上,医院将征集海内外高层次科研人才的意见和需求,考察欧美最好的科研中心的理念、设计和配置,咨询实验室高级管理人才的建议,以百年科研机构的定位做好二期工程10万㎡科研大楼的规划、设计,力争建设成国内最好、国际一流的科研基地,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人才,为创建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潘逸航说。

引进海外高层次科研人才

附属七院采取全球招聘的政策,向国际知名研究机构招贤引才,建立“首席科学家+领军人才+中青年骨干”的人才梯队,通过高层次人才导入国际前沿项目,吸引优秀中青年人才,从而快速提升科研水平。潘逸航介绍:“我们目前已与海外18位知名学者达成合作意向。我们希望在5年内引进100名高层次人才,10年内引进300名高层次人才,培养200名优秀科研人才。”

建设临床科研大数据中心和7大科研平台

精准医学是现代医学的未来和方向,作为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综合医院,附属七院将建立转化医学科研基地,加强科研大平台、研究中心的建设。目前,医院已引进国内领先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化系统;下一步,将与赵国屏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学所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团队合作,建设华南片区医学科研大数据中心,为国家精准医学发展贡献力量。同时,附属七院将把握国际医学研究前沿,组建七大研究平台,包括消化系统疾病研究大平台、脑健康疾病研究大平台、医学免疫研究大平台、精准医学及医学大数据信息化中心、血液病研究中心、干细胞研究中心、肿瘤耐药逆转剂研究中心,以及国际肝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