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十年三度于Ecology Letters发文,余世孝教授团队居国内榜首

阅读量:

近日,国际顶尖生态学期刊Ecology Letters在线发表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梁敏霞博士为第一作者、余世孝教授和刘徐兵博士为通讯作者的有关解析物种多样性形成机制的文章“Adult trees cause density-dependent mortality in conspecific seedlings by regulating the frequency of pathogenic soil fungi”,这是余世孝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近十年来在该刊发表的第三篇文章,从而也使我校在该期刊发表论文数居国内榜首(按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单位计)。

Ecology Letters是国际学术界的顶尖杂志,也是多年来唯一的SCI影响因子一直高于10的的生态学专业期刊,其每年不足150篇的论文发表量使得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的学术竞争异常激烈。20年来,我国学者先后在该刊发表了20多篇论文,特别是近年来的论文发表量逐渐增加,连同在其它生态学主流刊物的发表文章,逐渐改变了十多年前中国生态学在国际生态学界影响式微的局面。

自然界中的物种多样性形成机制被Science杂志列为挑战全球科学界的25个重大基础问题之一。围绕这一科学前沿问题,余世孝教授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目前在研的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基金7项)下开展了长期研究,以控制实验和野外观测为主要手段,在探索物种多样性形成机制这一深奥而复杂的科学问题上取得了居于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如除Ecology Letters外,在生态学最具影响力的另一刊物Ecology(Nature指数涵盖的68种自然科学期刊中生态学仅有的两个期刊之一)为例,国内学者直至2008年才于该刊创刊90年之际发表了第一篇文章,近年来余世孝教授团队的刘徐兵、梁敏霞、陈宇新博士先后发表了3篇文章。这些有关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文章,已为Science、Nature和所有生态学主流刊物所引用。在今年10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国家基金委和美国国家基金委主办的“中美生物多样性双边学术研讨会”上,余世孝教授应邀在大会上做了有关团队在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的主题报告,受到中美双方科学家的高度关注。

更为欣喜的是,一批优秀的青年通过这一科研平台的长期锻炼得以迅速成长,诸如刘徐兵、梁敏霞等都是在2004年以后由余世孝教授联合生态学科相关教师创办生态学专业以来所培养的第一、二届本科生,目前已在国际生态学界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