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我校2项研究入选中国2021年度重要医学进展

稿件来源:肿瘤防治中心 编辑:王冬梅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骆卉妍、陈雨沛、赵现廷)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在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发布了中国2021年度重要医学进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马骏教授团队牵头的研究入选。其中,临床医学领域共7项,我校占2项。

发现PD-1抗体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主要完成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

主要完成人:徐瑞华、骆卉妍等。

研究出处:JAMA. 2021:326(10):916-925

食管癌是一种中国高发的消化道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每年新发食管癌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占全球一半以上。与西方国家以腺癌为主的病理特征不同,我国95%食管癌病理表现为鳞状上皮细胞癌。晚期食管鳞癌治疗疗效差,亟需为中国食管癌患者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为此,徐瑞华教授牵头开展了一项评估卡瑞利珠单抗(PD-1抗体)联合紫杉醇和顺铂(TP)用于晚期食管鳞癌一线治疗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ESCORT-1st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化疗组,PD-1抗体联合化疗组显著改善了患者的OS(15.3个月vs.12.0个月),死亡风险显著下降了30%,PFS也显著延长(6.9个月vs.5.6个月),总有效率高达72.1%(目前国际最高有效率)。而患者安全性方面,PD-1抗体+化疗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新增不良事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当。

ESCORT-1st研究证实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TP方案在我国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中的卓越疗效和安全性,基于ESCORT-1st研究,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顺铂用于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鼻咽癌放化疗后使用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辅助治疗改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生存期

主要完成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等。

主要完成人:马骏、孙颖、谢方云、唐玲珑、陈雨沛、刘需、周琴、杨坤禹、金风、朱小东、石梅、胡国清、胡伟汉等。

研究出处:The Lancet. 2021;398:303-313

鼻咽癌高发于中国,年新发病例占全球一半。放疗后顽固的全身微小残留肿瘤是其治疗失败的根源,而由于放疗后患者身体状况差,难以耐受既往高强度的传统化疗(完成率仅约40%-50%),成为制约疗效提高的瓶颈。

马骏研究团队提出了小剂量、长时间口服细胞毒药物卡培他滨的节拍化疗模式,其可通过杀伤肿瘤干细胞等机制持续抑制肿瘤,同时提高机体耐受性,并通过牵头一项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发现,在放疗后使用“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可将肿瘤进展风险显著降低45%,且严重毒副作用发生率较传统化疗减少了五分之三,完成率达74%。

该研究打破了传统化疗的疗效瓶颈,并且该模式老药新用,口服用药方便可及,易于向基层推广。加拿大多伦多大学Robert Kerbel教授同期述评赞赏“该放化疗新模式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同时建立了可惠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患者的抗癌模式”。研究一经发表即改写了国际通用的美国NCCN指南,并入选了中国科协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据了解,中国2021年度重要医学进展聚焦该年度产生的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促进学科发展、改进“促防诊控治康”实践、推动健康产业进步潜力的医学科技进展,遴选采取“多元化计量指标”与“多主体研判”相结合的分类评价方式,无偏倚纳入多源数据,包括我国研究者在2021年度发表的医学研究论文、获授权的国际专利、获批上市的国产药物产品、批准注册的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收集总计多达27.6万余条数据作为遴选基础数据。研究团队进行量化分析、专家评价和综合研判,形成77个备选项,经学部委员推荐、审核委员会审核、执委会审定,最终产生31项年度重要进展。

文稿终审:肿瘤防治中心 文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