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罗章权)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郭凯明、博士研究生罗章权与副教授杭静合作的论文《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与远景展望(1992—2035)》于2023年11月在《经济学(季刊)》发表。
从全球视角和历史视角看,中国总体经济和分产业劳动生产率达到了什么发展水平和呈现了什么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特征事实对研判未来趋势至关重要。本文回答了这一问题,并结合历史发展趋势模拟预测了未来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道路,为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主要发现如下。第一,中国劳动生产率相对全球其他经济体更快提高,差距显著缩小,全产业都保持了这一上升趋势。2005年中国总体经济劳动生产率与世界平均水平、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美国、日韩台平均水平的比值分别仅为0.389、0.119、0.092、0.121,到2017年已经分别提高至0.815、0.329、0.268、0.348。农业、制造业、传统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与水生产供应业与这些经济体的差距也呈现逐年缩小趋势,到2017年传统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甚至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美国。
第二,当前中国劳动生产率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农业和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差距仍然较大,而服务业内部分化较为明显。2017年中国总体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刚达到美国的四分之一;农业和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更大,分别仅为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15.8%和13.9%、美国的6.7%和7.8%;服务业内部分化明显,传统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已经接近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超过了美国,但新兴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仍然仅为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42.8%和美国的32.3%。
第三,中国劳动生产率保持了长期快速增长,但在最近十年增速有所放缓,制造业与传统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速降幅相对较大,农业劳动生产率降幅最小。1992-2018年中国总体经济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26%,到2018年达到了1992年的7.88倍,但2012-2018年年均增速降至6.07%。这一时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降至5个百分点以内,农业年均增速降幅不到1个百分点。
第四,展望未来,中国农业就业将继续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制造业就业比重将稳中有升,总体经济劳动生产率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从2020-2035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有望保持在4.2%-5.4%区间,中性环境下年均增速将达到4.76%;到2035年,中国劳动生产率与高收入国家之比将在62.89%-74.22%区间,中性环境下将达到6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