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秋明,男,1960年3月生,山西太谷人,是国际知名的数学地球科学学家和矿产勘查学家。他于1994年获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加拿大约克大学地球空间科学与工程系和地理系双系终身教授。2005年获得杰青资助,2010年获聘国家特聘专家,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0年当选欧洲科学院(AE)外籍院士。
成秋明院士长期从事定量地学研究,将非线性数学、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创立了地质过程奇异性理论、非线性矿产定量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其发现成矿、地震、火山等复杂地质事件所导致物质超常聚集与能量巨量释放普遍具有“密度极大-尺度极小”的奇异性规律,他将该类事件定义为“极端事件”或“奇异性事件”,提出了“分形密度”新概念,建立了“密度-尺度”分形模型,推导了度量奇异性强度的“奇异性指数”,研发了复杂背景与叠加异常分离、弱信息提取和多源信息融合等新技术,形成了极端事件奇异性理论和方法体系,为实现奇异性事件的定量表征、分析、模拟与预测提供了普适性理论和方法,开辟了地学大数据分析的新领域。其成果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在复杂地质背景区、覆盖区和深部矿产定量预测中取得显著找矿实效,受到国际地球科学界的高度赞誉,在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和国际应用地球化学两个不同领域获得最高奖,即2008年获得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学会(IAMG)最高奖—克伦宾奖,2021年获得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学会(AAG)最高奖—AAG金奖,被认为“成功推进了非线性理论在固体地球科学中的应用,不仅对地球科学,且对物理学和数学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开辟了非线性数学与地质过程深度融合的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范式”。成秋明院士在国际地质大会、美国地质学会年会、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十余次,应邀在25个国家做学术报告110余次,任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大会主席或分会召集人70余次,举办国际学术培训30余次,发表论文300余篇,201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成秋明院士作为当前国际地球科学领域活跃的知名科学家,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重要的学术影响力和卓越领导力。他于2012年当选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IAMG)主席,成为首位非欧美学者担任该职位,2016年当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主席,担任国际地质大会管理委员会主席,2019年当选国际科学理事会(ISC)首届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任职期间,成秋明院士积极推动地球科学在数据科学时代的转型发展,提出IUGS国际大科学计划,为提升地球科学在支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全球科技体系的贡献做出了巨大贡献。
成秋明院士长期致力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他于2004年牵头成功组建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他担任国际SCI杂志《勘查地球化学》(JGE)和《计算机地球科学》(C&G)杂志副主编和多个国际杂志编委,2015年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组成员,2016年获中国地质调查局“李四光学者”称号,担任中国地质调查局“一带一路”基础地质调查与信息服务计划首席科学家,2020年入选第八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
成秋明院士进入我校将围绕“深时数字地球与地球生命-环境-物质协同演化”、“大数据-数学地球科学与极端地质事件预测评价”、“南海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等重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科学问题,研发新型数学物理理论模型和机器深度学习与精准人工智能方法技术,搭建服务地球科学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和云计算平台架构,发展时空耦合地球科学大数据工作平台,实现地球复杂系统演化-层圈相互作用-极端地质事件的数字表达、定量关联、深度分析、数值模拟与定量预测,力争在板块聚散过程与资源-环境-灾害等重大事件触发机制与远程关联,极端地质事件模拟与预测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以特提斯构造成矿域、环太平构造成矿域及东南亚海陆交互带为主要研究区,支撑一带一路沿线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