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科学、元胞自动机与多智能体、遥感应用
重要学术兼职:著名国际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编委,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编委,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编委、GeoJournal编委;《热带地理》副主编、《科学通报》编委(Associate editor)。
国内外公开发表论著: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主持国家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项目2项、科技部973课题1项、科技部863项目1项。
任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逸仙讲座教授。获一系列科技奖励和荣誉称号,包括: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基础类)一等奖 (2011年,排名第一)、丁颖科技奖(2001);国家人事部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5)获得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2)。所指导的博士生(刘小平)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1)和中央组织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2012)。主持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863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教育部985平台建设和211学科建设等项目。
长期在地理元胞自动机、多智能体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地理模拟系统理论框架及实现平台、模型纠正和转换规则的知识发现、城市与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模拟、协同空间模拟与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在地理过程模拟及决策支持模型、耦合群智能与多智能、多目标空间优化等核心研究内容方面获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提出了地理模拟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搭建并实现了集智能模拟与空间优化于一体的模拟平台GeoSOS,解决了GIS对过程模拟和优化方面严重不足的难题,为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共发表200多篇GIS和遥感学术论文,其中在国际最顶级地理信息科学刊物(IJGIS)发表论文达20篇。是该刊物2000-2012期间第一作者发表最多论文的作者,被列入1987-2011期间IJGIS发表的经典和需熟悉的论文之一。论文单篇引用率分别为2000-2007年度IJGIS国际排名第一、2007-2011年度CEUS国际排名前十。2007年发表在J Environ Manage论文被列入该领域的前20论文;论文总引用率2000-2008和2006-2010年度在IJGIS连续国际排名第一、为中国在IJGIS总引用率排名第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约贡献了总引用数44.8%)。2011年在地理学一级学科国际最顶级刊物《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发表了国内首篇第一作者的论文,2012年再有1篇论文被该刊物所接纳。申请人的工作被评价为长期在元胞自动机、多智能体建模和在城市规划应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IJGIS, 2009, 23: 1-6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