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细胞代谢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产生的ATP提供,而肿瘤细胞即便氧供充足也偏好利用糖酵解供能。肿瘤细胞的糖酵解代谢为其提供充足的ATP,利于其生长增殖。近年来,针对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受到广泛...
6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DNA of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promotes cancer metastasis via CCDC25”的研究论文...
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其恶性程度高,危害大,其5年生存率仅为60%左右,主要治疗手段是新辅助化疗 + 手术 + 术后化疗,但患者往往对化疗不敏感,容易发生肺部转移,预后差。因此,针对骨肉瘤...
5月14日,我校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刘晨副教授在国际地理学知名学术期刊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地理学进展)在线发表了题为“Rethinking the timescape of home: Domestic practices in time and space(反思家...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李迎秋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EMBO Reports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p38-interacting Protein p38IP Suppresses TCR and LPS Signaling by Targeting TAK1”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p38的结合...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的KRAS基因突变概率高达30%-50%,KRAS基因突变是导致肿瘤转移、复发的关键因素。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此类患者未能从抗EGFR靶向治疗中获益,...
微生物是地球上生物量最大、生活范围最广、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类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物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据保守估计,地球上存在的原核生物物种在数百万种以上。然而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
5月4日,我校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刘小平教授联合华东师范大学黎夏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曾振中副教授、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陈军院士、清华大学理学院宫鹏教授,在Nature Sustainability在线发表了题为“High-spatiote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