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至22日,中山大学2019年本科教学工作培训会议(第一期)在广州校区南校园顺利举办。本次会议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推进学科与专业、德育与智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本科与研究生培养、科研与教学“五个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升教学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推动落实学校本科教学各项工作任务。李善民副校长出席会议并作报告。各学院(直属系)和附属医院主管本科教学负责人、教务秘书,教师发展中心、公共实验教学中心等相关负责人和教务部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在广州校区北校园、珠海校区设有视频分会场进行直播。
21日上午,李善民副校长作了题为“打造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报告。他全面总结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深入分析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与新发展,提出进一步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李善民副校长指出,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重塑人才培养体系,重新设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质量体系,治理“水师、水专业”。力争经过3年努力,让“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十二字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与专业、德育与智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科研与教学“五个融合”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实现,四个回归全面落实,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
李善民副校长作报告
会议特邀四川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兰利琼教授作题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教育川大实践”的专题报告。她从课堂教学改革撬动全方位人才培养改革谈起,介绍了四川大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创业教育两条主线全过程立德树人;推动教师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用激励调动教书育人内在动力,用约束严守教书育人规范。兰教授重点介绍了“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行“全过程学业评价-非标准答案考试 ”、以能力为导向的考试改革、跨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及取得的成效,富有指导和启发意义。
四川大学兰利琼教授作报告
21日下午的院系交流环节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孙连鹏副院长、管理学院郑国坚副院长、中山医学院郭开华院长助理、哲学系李长春副教授、物理学院姚道新副院长、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刘昆副院长、国际金融学院张学志副院长和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陈立副院长,围绕着水课治理和教研室建设等主题,分别从教学计划梳理、专业优化调整及课程体系设置、教研室组建、课程教改、青年教师培养、新任教师试讲、第二课堂建设、教学理念凝练等角度,介绍了院系工作经验,探讨人才培养工作创新。
22日上午,教务部赵育林主任作了2019年人才培养工作布置,全面总结2018年我校本科教学基本情况、重点工作及取得成效,介绍了教务部的机构设置,并重点从五个方面布置了2019年的人才培养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二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 “五个融合”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三是治水评优提质量;四是完善教学运行保障体系;五是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
22日下午,会议同时安排了两场专题培训。王竹立高级工程师和潘燕桃教授针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和指导,提高了与会者对利用在线开放课程辅助本科教学、实现教学改革和创新、打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认识。王丽老师就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申报分享了经验做法,为各学院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在另一会场,多名优秀教务员作了经验介绍,教务部相关处室进行了教务工作培训。
2019年,我们将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力争在立德树人的工作中开创出中大气质、中大经验和中大品牌,为学校实现“跻身国内大学第一方阵、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