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主页
English
首页
中大头条
综合新闻
一线动态
科研新闻
专题聚焦
媒体中大
视频中大
中大人物
中大校报
师生文苑
搜索结果
图说中大
EN
首页
中大头条
综合新闻
一线动态
科研新闻
专题聚焦
媒体中大
视频中大
中大人物
中大校报
师生文苑
搜索结果
图说中大
中山大学主页
English
师生文苑
首页
>
师生文苑
10
2025/02
黎国韬: 历代教坊史料辑录与研究
历代教坊史料辑录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7AZD029),负责人为中山大学黎国韬教授。结项成果以专著形式(四册)呈现,是目前有关教坊最详尽、最系统的著述之一,对于古代乐官研究、古代文学研究、古代优伶研究、古代戏剧研究、古代乐舞研究等领域,均具有较高参考价值。作为乐官机构之一的教坊(司),始置于唐武德初,废置于清雍正七年。由于这个机构历史悠久,又与古代音乐、舞蹈、百戏、戏剧、戏曲、乐官、乐户、女乐等存在密...
24
2025/01
周春健:儒家经典《十三经》编集过程述略
所谓“十三经”,是指儒家学派尊奉的十三部经典著作,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经的编成,经历了一个从六经到五经、七经、九经、十二经、十三经的长期的不断丰满的过程。先秦时期,儒家经典只有六部,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时称“六经”,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元典。六经之名,始于《庄子·天运...
27
2024/12
吴承学:跨越文学史与学术史的鸿沟——李青果《沈从文的双城记:从文学边城到学术边城》序
李青果完成新著《沈从文的双城记:从文学边城到学术边城》,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问序于余,我欣然应命。回想起来,我和青果相识已近三十年了。1996年青果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我当时负责中文系的研究生工作,对他的勤读善写印象颇深;2007年,我受学校之命,兼任《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青果也在学报担任编辑,我们的关系从师生变成同事。2008年,为了提高办刊质量、增容学术和扩大...
19
2024/11
陈平原:现代中国大学的使命与愿景
任何一个现代民族国家,都有自己悠久的教育体系,何况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这就让我们在书写现代中国大学史时,面临一个两难的困境:是否承认其是因应西学东渐的大潮而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人认为,我们有很久远的“高等教育史”,但没有必要将任何一所大学的校史溯源到西汉太学、宋元书院。也就是说,不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1088)等欧洲老大学比年纪,而更强调晚清以降中国人奋起直追,在教育体制创新、科研实力...
19
2024/11
谢有顺:中山大学赋
南国文府,海内名庠,中山大学是也。中山手创于一九二四,风云际会而三校合一。高师法大农专并也,国立广东大学立矣。系为国储才、为民启智之渊府,允以文兴时、以智淑世之枢机。规模之大,非昔可比;品类之盛,自兹渐齐。依原址以承其专业;涵诸校而蔚为高地。拨款与筹款并进,建校与兴校齐力。寰中好义辈纷然慨捐也,海内闻风者咸相乐助之。深深其红色基因,中共领导人早襄盛举;孜孜焉白手起家,南国开拓者长擎义旗。孙公既...
19
2024/11
兆原:坪石月
深秋微凉的夜晚,如银的月光洒在坪石老街。旁边的武江河,波光潋滟。我漫步在老街上,这里曾是中山大学的旧址,四周一块块新砌的石碑,记载着当年的艰辛和辉煌。下午我们曾到这里考察。晚饭后我又依依而来。此时,石碑上的字迹,月色下一片模糊……冷月如霜,照着迁徙路。战火纷飞的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为保存文脉,中国高校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战时大迁徙,上演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幕。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师...
01
2024/11
文史纵横 | 彭玉平: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文化的地域特性很早就引起了古之学者的注意。《汉书·地理志》与应邵的《风俗通义》等,就把一地之山川形胜与一地文化的特征结合起来。刘勰《文心雕龙》追溯屈原何以能“洞监《风》《骚》之情”,也认为得之于“江山之助”。可见地域文化是古代学者一直关注的主题,岭南文化当然也可以放在这种中国文化源流中来考察。在中国文化的多个板块中,岭南文化是区别于中原、江南等地方文化的独特存在。岭南文化在历史上是深受岭南地...
16
2024/10
大家|吴承学:百年中文 斯文在兹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百年论文选(文学卷)》编成。借近水楼台之便,我有幸先睹为快。百年以来,中山大学中文系同全国学界一起,为继承与弘扬中国文学传统、创建与发展现代意义上中国文学学科戮力前行,成果汗牛充栋。限于篇幅,本书只能萃取部分论文,以少总多。按丛书总序说,学术论文选“只是带有纪念性质,并非截然以此作为此间百年学术研究之标杆。”我深以为然。这本书就是向百年以来为中山大学中国文学学科做出贡献...
11
2024/05
林浩添:融合创新 发展眼健康医疗新质生产力
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均在变革中迎来信息化时代的新气象,医疗领域亦是如此。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此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为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无限潜力。在科技赋能的时代列车中,发现新质生产力,理解新质生产力,用好新质生产力是行业前进的基本前提。科技“加持”新方向在医...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尾页
到第
页
跳转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