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栏目-勿删

曾木圣教授研究团队揭示EB病毒感染鼻咽上皮细胞机制

稿件来源: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肿瘤防治中心报道 作者: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肿瘤防治中心报道 编辑:蔡珊珊 阅读量: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曾木圣教授回国后一直致力于EB病毒感染机制研究,研究团队发现可介导EB病毒感染鼻咽上皮细胞的关键分子,相关研究成果于今年2月11日发表在Nature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题为“NRP1是介导EB病毒感染鼻咽上皮细胞的关键因子”。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的感染与淋巴瘤、鼻咽癌及部分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LARC)定为Ⅰ类致癌原。鼻咽癌是我国华南和东南亚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几乎所有鼻咽癌都与EB病毒感染相关。EB病毒必须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分子,才能进入和感染宿主细胞。发现并鉴定相关细胞受体将有助于深入理解EB病毒感染上皮细胞的分子机制,并为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新靶点,因而受体的研究是自1966年发现EB病毒与鼻咽癌相关后近50年来国际EB病毒研究领域的关注热点。
       已知高表达病毒糖蛋白gB的EB病毒可高效感染上皮细胞,但介导gB的细胞受体不清楚。曾木圣研究团队首先建立了EB病毒直接感染(cell-free EBV infection)的高效感染鼻咽上皮细胞的模型,其感染效率提高近100倍;发现上皮细胞膜受体分子NRP1(Neuropilin1,神经菌毛素)是介导EB病毒感染鼻咽上皮细胞的重要分子;NRP1可与gB的CendR特殊结构域发生相互作用,使得EB病毒以巨胞饮(macropinocytosis)和脂筏依赖的内吞机制进入鼻咽上皮细胞,实现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并激活NRP1依赖的EGFR-ERK信号通路。同时,研究团队还发现EGFR-ERK信号通路的活化及NRP1的表达又是EB病毒高效感染所必须的两个因素。
       “过去鼻咽癌的治疗都是放疗、化疗,但很多肿瘤都是通过这些方式治疗的,没什么特异性。这一发现为研发EB病毒疫苗提供了新思路,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研发以NRP1为靶点的抗EB病毒感染的小分子抑制剂和抗体,为最终实现更优化的个体化治疗打下基础。”曾木圣教授说道。
       此项研究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973”项目的支持下,并与哈佛大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香港大学、西南大学等合作完成。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