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至23日,国际灵长类主席、日本猿猴中心主任、Primates杂志主编、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松泽哲郎教授(Prof. Matsuzawa Tetsuro)来我校进行学术访问,与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生命科学大学院、心理学系、广东动物学会的教师交流,并在广东科学中心做了“从黑猩猩看人类心智起源”的英文学术报告。报告由我校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张鹏副教授翻译和主持。
国际灵长类学会(International Primatological Society)是由学者和保护工作者组成的非政府学术组织,现有会员6千余名,下属美国灵长类学会、中国灵长类学会等十余个国家地区学会,旨在促进对所有现生和古代灵长类的保护与研究。
松泽哲郎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灵长类学者和心理学者,长期从事非人灵长类智能与比较心理学研究,开创了“比较认知科学”的国际新领域,获日本政府劳动功勋奖。在本次学术讲座中,他从“黑猩猩的研究、保护与福利”展开,通过观察黑猩猩的活动研究人类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向师生们展示了野外工作站的情况,介绍他们开展黑猩猩野外监测的使用工具和研究情况,并分享非洲几内亚博所黑猩猩用石头做工具(一块作锤,一块当砧板)砸坚果取食,以及猩猩之间“师徒传授式教育”的视频。他强调实验动物福利的重要性以及对其它研究起到的支持作用。最后,他呼吁大家行动起来,保护人类快要灭绝的黑猩猩以及他们生存的环境,因为非人灵长类是人类的亲缘物种。讲座结束后,松泽哲郎教授与学生就讲座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讨论。讲座历时三个半小时,让同学们了解了更多关于黑猩猩研究的故事以及人类进化过程的独特性,增强大家保护自然生物,共建和谐生存环境的意识。
2014年中山大学设立曾宪梓灵长类研究基金,同年我校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和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教师开展了多次互访交流活动。2015年日本住友财团全额资助我校何天萌和颜晓婵两名本科生前往京都大学学习一年。松泽哲郎教授访问进一步加强了我校与日本京都大学、国际灵长类学会的国际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