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毕生研究中共党史的百岁学人:深切悼念李坚先生

稿件来源:历史学系 编辑:王冬梅 发布日期:2021-07-01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 2021年6月30日晚,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李坚先生因病辞世,享年103岁。李坚先生1919年5月5日出生,毕业于广西大学政治系,1949年参加革命。1953年院系调整后到中山大学工作,是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现代史教学与研究等领域享有卓著声誉的学者。2019年,李坚先生被授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纪念章。

李坚先生被授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摄于2019年(来源:历史学系)

李坚先生主编的《杨匏安文集》1986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并于1996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再版(来源:历史学系)

初心不改,孜孜不辍

李坚先生是最早发掘和研究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杨匏安史料的专家。上世纪60年代初,李坚先生从《广东中华新报》和广东《群报》中发现署名“匏庵”的作者,在1919年连续发文,广泛介绍了西方哲学和社会学说,特别是以19期连载的方式,介绍和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经李坚先生考证,确定“匏庵”即为杨匏安,从而发掘这一在华南地区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党的早期重要思想家、理论家和卓越领导人的事迹。在此基础上,李坚先生完成了《1919年马克思主义在广东的传播》和《杨匏安传略》,其中《杨匏安烈士传略》收入《中共党史人物传》第四卷,受到党史学界高度重视。李坚先生主编的《杨匏安文集》1986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并于1996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再版。李坚先生撰写或主编的一系列研究论著,对于杨匏安研究、广东党史研究、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史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公认为杨匏安研究的第一人。离休后,李坚先生还参与编写了《中山大学校史(1924-1949)》、《钟荣光传略》,在学术上持续有重要的贡献。

教书育人,扶掖后学

任教期间,李坚先生主要教授中国现代史和革命史,以教书育人为宗旨,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他培养的学生中不少成长为各研究方向卓有成就的学者,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如中山大学林家有教授的本科毕业论文《论李大钊由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原因》得到李坚先生的悉心指导,后来发表在《中山大学学报》,林家有教授已是蜚声中外的孙中山和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离休后,李坚先生仍然十分热心历史学系人才培养工作,经常接受青年学生的采访和请教,关心他们的政治学习,解答学术问题,在90高龄、听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还专门为来访的研究生题字“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勉励同学们传承学术精神。李坚先生还长期关心系里的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教学工作,关心青年教师梯队的建设,支持系里的文化传承和系史编撰项目,向系史课题组提供了丰富感人的口述史料,对青年师生起到了巨大的激励作用。

李坚老师关心后学 摄于2011年(来源:历史学系)

2013年,李坚老师题字“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勉励后学(来源:历史学系)

守护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李坚先生离休后,一直积极推动以杨家祠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物的保护工作,为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做出了贡献。在广州杨匏安故居杨家祠的修复工作中,他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评价;他积极支持珠海杨匏安陈列馆和杨匏安研究会的工作,并在资料、学术上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百岁高龄时,还和杨匏安烈士的儿子杨文伟同志一同出席了广州杨匏安旧居陈列馆开馆仪式。他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将《广东中华新报》的资料提供给广东省委党史办摘抄编辑《中华新报选辑》内部发行,将杨匏安《世界学说》部分专题提供给广东省委党校内部刊物《党史教研资料》刊登,对于广东党史研究资料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李坚老师和杨文伟同志(杨匏安烈士的小儿子)一同出席广州杨匏安旧居陈列馆开馆仪式。当时李坚先生100岁,杨文伟先生90岁(来源:历史学系)

2019年3月,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罗俊校长探望李坚老师(来源:历史学系)

对李坚先生的逝世,我们表示深切的哀悼,我们将永远缅怀他!

文稿终审:历史学系 杨元红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