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南方+客户端】再歌一曲《山高水长》,让我们“逸”直向前

稿件来源:南方+客户端2020-07-03 作者:钟哲 梁嘉颖 编辑:吴立坚 发布日期:2020-07-04 阅读量: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

  寒冬过去,凤凰花又开遍康乐园,

  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需要,

  中山大学2020届“云毕业典礼”

  在南方+等平台同步首播,

  吸引大批校友网友关注。

 

  今年,中山大学共授予

  学士学位7697人,

  硕士学位5181人,

  博士学位862人。

 

  “每年的毕业典礼都是同学们热切期盼的高兴时刻,我也盼望感受你们的朝气、锐气和热情,分享你们的收获、成功和喜悦。”在致辞中,中大校长罗俊说。

  “国家为重,人民为先;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疫情期间中大医务人员和学子的抗疫行动,深刻体现了中大人的家国情怀。在历练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在这个特殊时期举行云毕业典礼,我与你们一样倍感温暖,更对未来充满信心!”

  疫情突如其来,

  改变了师生的教育教学节奏;

  “大考”不期而至,

  中大人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作为国内拥有最多附属医院、最尖端医疗力量之一,

  从除夕夜开始,中大第一时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

  先后有512名医科师生和医护人员,主动请战、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抗疫一线。

  在广东,中大附属三院、五院是定点收治医院,七院是深圳后备定点收治医院,中山八院是发热门诊医院,其他附属医院发热门诊对全社会开放。

  在抗击疫情治病救人的壮举中,中大医务人员还实现了“零感染”的壮举。

  中大医科是一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

  其前身博济医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西医教育机构,

  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学医、行医。

  

  中山手创,遗泽余芳。

  目前,中大三校区五校园已形成了

  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格局:

  广州校区南校园文理科基础雄厚;

  北校园医科强势引领;

  东校园以工科为主,辅以部分人文社科院系;

  珠海校区发展深海、深空、深地优势学科群,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深圳校区突出医科、新工科特色。

  

  2016年,中大提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学术前沿”的办学思想。推进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三大建设,开启了观天测地探海的新征程。

  到2035年,将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到本世纪中叶,迈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而且是“国家首先想到、社会首先想到、学界首先想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大学留痕,

  最重要的学习时光不可重来。

  从逸仙大道出发,

  走向更好的远方。

 

  临别匆匆话不尽,罗俊给毕业生送上四句“赠言”:

  爱国,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自信,增强信心,保持定力,攻坚克难。

  担当,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危难之际担得起来。

  追求,坚守对人格、事业和理想的追求。

  中大邀请2020届毕业生

  在未来的任何一个校庆日重返校园,

  参加一次学位授予仪式。

  “母校陪伴了你们一程,也将陪伴你们一生,不断见证你们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罗俊深情寄望:“母校永远关注你们、永远牵挂你们、永远祝福你们!”

    原文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7/03/c3722872.html?colID=2147483647&firstColID=3829&appversion=6800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