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距离北京3300公里的边陲县城墨脱,街头挂上了庆祝伟大新中国生日的彩灯和红旗。东布路街边,排起了几个队列,人头攒动。
“你这种情况,对我们眼科医生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所以你要相信我。头不要动,对!就是这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宫海军医生一边稳住病人恰多次仁,一边麻利地在裂隙灯下用注射针头从他的角膜里剔除了一小块儿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异物。
宫海军是国家医疗队2021年巡回医疗的医生之一。他和另外6名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医生承担国家医疗队在西藏林芝市的巡回医疗任务。根据工作计划,10月1日国庆节当天,他们在墨脱县展开义诊。
查诊、清理、冲洗、上眼药、包扎……一套麻利的操作下来,困扰了恰多次仁几天的眼睛痛,终于得到了解决,而且真相大白:原来是眼角膜上有一块铁屑!
“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化脓、反复发炎,再拖半个月,甚至可能导致失明。”宫海军医生说。
恰多次仁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的一个工地上做螺丝工。他自己也记不清,什么时候飞了个碎屑进眼睛。拖了几天,眼睛越来越难受,正好听说国家医疗队的义诊摆到了墨脱的街头,恰多次仁跟妻子和工友一起来看病,看了眼睛,顺便还看了腰痛的问题。
挂念恰多次仁的后续,宫海军医生又特意留下了他的手机号,反复叮嘱他,明天他会去波密县人民医院义诊,一定要来复查。
除了眼科,义诊现场还有乳腺外科、肿瘤科、胃肠肝胆外科、心内科、骨科……为了传帮带,医疗队的队员们请来了墨脱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一起配合。义诊台前,前来问诊的当地群众络绎不绝。
因为气候和生活习惯原因,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当地的高发病之一,骨科医生李玉希连喝水的功夫都顾不上,一上午接待了80来个病人。
37岁的东阿旦增是墨脱县住建局的工作人员,2017年驻村扶贫的时候,摔了一跤,右肩锁骨骨折,肋骨也断了三根。最近,他感觉受伤的肩膀附近有些发麻,听到国家医疗队义诊的消息,特意过来看病。
东阿旦增说:“义诊医生的水平都很高,我看了骨科,又看了肠胃,他们给我细心查看了病情,又给我送了这么多药,非常感激他们。”
“举手,学我的动作,来,抬胳膊。这里有痛感吗?”因为当地有跪地劳作的习惯,双膝关节炎尤其高发,李玉希医生不时蹲下来给问诊的群众检查膝盖。
“要控制一下体重,减轻对你膝盖的压力。”
“可以带上护膝。”
“少爬坡,你的关节不能再受损了。”
不仅根据病情免费给大家发送药物,李玉希医生更给大家做好日常保健的宣教。
孙健医生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外科的副主任医师。
21晚,他刚刚在波密县人民医院,连夜为一位急性腹痛的老年患者做了一场阑尾炎手术。为了避免病情蔓延,引发腹腔感染和脓毒血症,手术争分夺秒,在不能全麻的限制条件下,孙健医生通过三公分不到的切口,用30分钟完成了手术。手术结束,已是凌晨三点。
今天他的桌牌前挂着的是“肠胃肝胆”的牌子,而这里面藏着他一份医者仁心。
“一方面是因为肠胃疾病我们也都能看,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当地群众可能分不清肝胆肠胃的问题。感觉到的是‘肚子难受’,但实际上可能是肝胆的问题,所以多写肠胃二字,方便老乡们看懂,能够找到我。”孙健医生说。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林永青的桌前同样也是络绎不绝。心血管疾病也是当地的高发病之一,林永青医生根据病情开好药物,并且再三叮嘱好吃药的注意事项。
义诊队一大早就来到现场,到中午12点多才结束。
诊疗结束,宫海军医生的手里拿了一叠登记信息。
“墨脱地区紫外线强烈,白内障疾病比较高发。这是初步诊断为白内障的,我们都做了记录。之后我们还会专程再来一趟,为大家集中做白内障手术,到时候就会通知大家过来。”宫海军医生说。
医生和患者,因为一次诊断,好似命运就牵连在一起,一方挂着另一方。
国家医疗队是国家卫健委组建的,每年奔赴墨脱这样医疗服务能⼒薄弱的地区,开展为期⼀个⽉的巡回医疗⼯作,为当地群众送医送药,同时通过了解当地的医疗和主要疾病情况,进一步精细化对口医疗援助。
中山大学的“中山医”是享誉国内外的名医名学科。创建于1835年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是中国西医的发源地之一,已经连续5年承担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任务。
今年9月17日,医院选派了由姚和瑞副院长担任领队,眼科、乳腺、胆胰、⻣科、心血管内科、全科医学科等多学科组成的国家医疗队,赴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及其周边波密县、墨脱县开展全面的巡回医疗⼯作。
抵达林芝近半个月,队员们马不停蹄,克服高反、缺氧等不适,深入林芝及周边县域,做义诊、做讲座、上门探访……周六周日也没有休息,为首批修建川藏线公路的家庭提供上门诊治服务。
队长朱李玲医生说:“我们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国家医疗队,要切实落实要求,送医送药到藏区最需要的地方,要尽全力完成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同时为提高当地医院的救治能力做一点贡献。”
国家医疗队领队、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副院长姚和瑞说:“我们特意选派了适合当地情况的精锐力量来参加巡回医疗。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常态化帮扶和柔性帮扶相结合,做好组团式援建,竭尽所能,为边远藏区的人民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