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记者 孙琛、曾赖碧 通讯员 吴昕晖、黄耀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办公厅于2020年印发了《关于开展乡村建设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旨在通过评价工作,深入了解乡村建设发展状况和水平,查找突出短板并研究对策。我校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积极响应,师生深入参与,工作卓有成效。2021年3月,住建部来函我校,感谢研究院对乡村建设评价试点工作的支持,并希望继续深化合作,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聚焦乡村,走村入户助评价
在2020年乡村建设评价试点工作中,研究院与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及各地高校组成了第三方评价机构,从发展水平、服务体系、居住舒适、生态环境和县城建设等五个方面,对各个试点县的乡村建设水平进行评价。
研究院成员走村入户、深入调研摸清情况,共走访了全国4省12个县、37个乡镇、125个行政村,面对面访谈125名村干部和325名村民代表,回收18823份村民有效调查问卷、841份村干部有效调查问卷。
研究院院长李郇教授带领学生进行乡村调研(来源:研究院)
在此过程中,研究院着力探索建立评价工作机制、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未来在全国范围开展乡村建设评价工作积累经验,为乡村建设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供了决策参考。研究院的工作成果也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立足新时期,研究院始终铭记建立初衷,以脚踏泥土的扎实功夫,为乡村振兴战略探寻实干之路。
助力发展,共同缔造好日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乡村振兴有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积极响应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于2019年与住建部共同成立了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以此落实“社会首先想得到,国家首先想得到,学界首先想得到”。研究院倡导“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在乡村建设工作中重视村民意愿,化输血为造血,并身体力行地开展了有效的实践探索。
这支团队认为乡村振兴的“秘诀”在于调动村民的积极性。2019年,研究院“共同缔造”工作坊入驻广东省云浮市云吟村,与村民共同探讨规划。他们利用专业知识,引导村民攻克一个个具体问题,球场如何建、厕所如何改、农产品如何卖……并协助这些想法生根落地。“有了高校师生做智囊团,实现了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大变化”。村民们自豪地说道。
广视新闻报道(来源:研究院)
通过持续整合优化空间资源,实现“三产”融合,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今天的云吟村已成为集绿色生态、乡村体验于一体的自然山水田园乡村,为乡村振兴战略三周年送上广东基层实践的“硕果”。这个原来只有两百多常住人口,留守老人小孩居多,不敢想、不会干的传统乡村,已经“脱胎换骨”成主动想、主动干,越干越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研究院在云吟村的乡村规划与村民参与成果(来源:研究院)
“过去很多人以为乡村建设是工程,是理工科的事情;乡村治理,则是文科、管理科学的事情,实际上这两件事情密不可分的。”研究院院长李郇教授表示,“我们研究院实践工作的开展依靠县镇村党委的力量,以空间的设计、规划和建设为载体和手段,重构村民关系,从而实现乡村地区的生态宜居。”
通过研究院贡献的专业知识受惠的不止云吟村。2020年6月,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发来感谢信,对研究院为其对口帮扶的韶关市康溪村提供的扶贫模式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信(来源:研究院)
一封封感谢信,一个个小故事,乡村振兴的事业还没结束,乡村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既会在广东农村延续,也将在全国各地乡村推广。研究院依托住建部在乡村建设管理和区域协调中的规划、政策制定优势,以及我校学科、人才、资源整合和产学研结合的优势,成功改变了一些农村的落后面貌,让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研究院在服务本地的同时,也能够辐射全国,让乡村建设探索的智慧经验在更多的地方结出硕果。
实践育人,育乡村振兴之才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研究院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针对学科特色,强调实践育人,鼓励成员和学生“到农村去”“到社区去”,扎根乡村与基层,在乡村建设实践中接受思政教育、厚植家国情怀。通过教学相长,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青年人才。
研究院利用地缘优势,在粤东西北多地建立了乡村建设实践基地,通过田野调查掌握中国农村的真实情况,从调研中总结出一般性规律,再回到实践中对理论认识进行检验。研究院还组织学生到乡村开设共同缔造工作坊,通过搭建多方沟通平台和机制,使村民对村庄建设的共同愿景和需求在互动协商中得以表达,也提高师生对乡村振兴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规划团队与我校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联合举办大学生比赛,为康溪村产业发展提供奇思妙点(来源:研究院)
自成立至今,研究院共培养博士生12人,硕士生7人,这些专业人才都活跃在城乡建设的一线。研究院的日常运营得到了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大力支持,学院与研究院正计划共建中山大学“乡村振兴实践站”,以吸纳更多大学生投身到乡村振兴浪潮中,探索青年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
2021年,研究院承担了题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评价的理论、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未来,将紧扣国家政策,以项目为牵引,推动跨学科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将更多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指南,为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建设提供理论保障、智力支持、技术支撑和人才输送。
校党委书记陈春声表示,学校将加大力度支持研究院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中。“通过研究院平台,我们能培养出一批为乡村振兴工作服务的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担负起高校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服务国家,回馈社会。”对与住建部共建研究院、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优秀人才,陈春声充满信心。
文稿终审:党委宣传部 漆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