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中大援藏故事】附属第七医院援藏医师周南:常常换位思考,做到医者仁心

稿件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编辑:王冬梅 发布日期:2020-08-02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周南)2019年9月,我校附属第七医院超声科青年技术骨干周南医师主动报名,成为广东省第三批医疗柔性援藏人才中的一员。2020年3月,受林芝市人民医院的恳切邀请,短暂休假的周南医师返回林芝,加入了广东省第四批医疗柔性援藏人才队伍,截至目前总共在林芝工作了10个月。

 

       周南医师与藏区的缘分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1992年,周南的父亲曾作为湖南省第一批援藏干部前往西藏林芝地区进行援藏工作。通过父亲,年仅10岁的周南第一次听说了林芝。西藏林芝开始在小女孩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20多年过去,这颗种子终于等来了开花结果。经过报名和选拔,她成功踏上了父亲走过的路。

 

2019年9月,周南医师与援藏队友在林芝机场合影(图片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援藏期间,让周南记忆深刻的一名57岁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因为头疼来医院就诊。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在办理入院手续以后,独自步行来超声科做例行常规检查。在给患者做颈部血管超声时,周南发现患者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回声异常,病变范围非常局限,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在斑块表面有一条极细极短的膜样回声。周南立即意识到此超声表现的危险性,患者很有可能是局限性夹层或溃疡型斑块,但无论是哪种疾病,都需要立即急诊手术治疗。在给患者解释病情的同时,周南即刻上报危急值给主管医生,妥善安排患者回到病房后,主管医师下达病危通知书,并立即与就近的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联系,在严格控制患者血压、血糖及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转送至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尽管当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为严峻的时期,患者依旧在第一时间顺利地完成了“左侧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手术。病情恢复后,患者回到了林芝市人民医院,紧紧地握住了周南的手,说:“医师,谢谢您救了我一命啊!一开始您说严重的时候我还不太相信,觉得自己能走能动、能吃能睡。后来,做手术的教授说,如果不是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就算是保住了性命,后半辈子都可能走不了或者说不出话了!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除了日常的医疗工作,作为援藏的医疗工作者,周南也希望把所学所长带到边疆的每一个地方,为当地老百姓服务。4月起林芝地区就进入了雨季,连绵不断的阴雨造成了318国道的多处塌方、落石甚至泥石流。端午节期间,医疗队员和深圳阜外医院远到而来的专家们一起组团,开展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活动。

       他们远赴波密县、察隅县等地,路途遥远,每天车程近10小时,路况凶险,几次在塌方的山路上都是紧靠山边险险挤过,有次甚至与救援工程车贴身而过,连车右侧后视镜都被挤掉了。途中因路基塌陷被困在波密县两天,信号光缆全部断了,县城的自来水供应水管也被大水冲走。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援藏专家在各县完成了儿童先心病筛查100余人次,也为当地有需求的患者提供了简单的医疗服务和救治。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看到当地群众真诚的笑容时,周南说:“那些跋涉的辛苦,路途的凶险,晕车的痛苦,瞬间都烟消云散了。我为我是一名援藏医师而骄傲,也为自己能为他们尽献一份绵薄之力而自豪。”

 

周南医师深入波密县、察隅县等地开展“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图片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虽然自己是医生,周南也不幸地体验了一把患者的经历。因为高原缺氧头疼,睡眠治疗差,止痛药、安眠药便成了日常必备;因为饮食习惯的差异和不习惯,肠道也是经常抗议。在林芝市人民医院的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下,内镜室于7月9日给周南安排了无痛胃肠镜的检查,检查的过程非常顺利。

       然而,更不幸的是——在回到援藏驻地后,周南发生了严重的麻醉药副作用反应,剧烈呕吐,头疼。在独自支撑了2个多小时后,她出现了四肢麻木,出冷汗和心动过速等症状。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她拨通了援藏队队长的电话,于是队里紧急安排了车和陪护的队友,以最快的速度将她送进了急诊抢救室。急诊科的同事们、援藏队的队友们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安排了急救工作。一系列急救措施之后,周南慢慢地放松下来,并在镇静药的作用下沉沉地睡了过去。在她睡着的4个多小时里,队友们和同事们时刻关注着她的心电监护仪。当血压、血糖、血氧等生命体征都恢复正常时,大家也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苏醒后的周南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病痛彻底走了,她内心充满了感动。还躺在床上的她暗下决心,要把自己放到患者的位置上,常常换位思考,真正做到医者仁心。“我们是医生,是守护健康的使者;同时,我们也随时可能成为患者。当病痛来袭的时候,每一分每一秒,患者都如同在炼狱中煎熬。我们要尽一切能力为患者尽快解除或缓解痛苦。作为医务工作者,只有当我们把患者当亲人一样的关怀、照顾时,把自己放在患者的位置思考时,才能真正做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文稿终审:附属第七医院 苗伟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