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中大援疆故事】援疆医生张占文:蒙古汉子来援疆,黑白影像背后的绚丽色彩

稿件来源:附属喀什医院 编辑:孙琛 发布日期:2020-10-29 阅读量:

       新闻网讯(通讯员胡晓丹、田涛)“核医学医生虽没有外科医生那样惊心动魄、刀光剑影,也没有内科医生那样包罗万象、无所不能,但为临床医生‘攻城略地’提供着宝贵的‘信息’。”来自我校附属第六医院核医学科的援疆医院张占文说道。

       2020年3月,蒙古族医生张占文踏上了他的援疆路。入科第一天,张占文就向附属喀什医院核医学中心的医生们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工作和科研经历,并以附属第六医院核医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勉励科室的医生们。

 

张占文带教科室人员读片(来源:附属喀什医院)

 

       附属喀什医院核医学中心梅丽努尔主任感慨道,“近年来,核医学科在上一任援疆专家的帮扶下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一批援疆专家到来后,无疑又为我们核医学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听了张占文主任的介绍,我们有极大的信心,把核医学中心建设得更上一层楼!”

 

       始终践行“规范诊疗,影像先行”理念

       到喀什后,张占文主任对科室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针对科室当前存在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解决方案,尤其是针对业务知识不足的短板,在科室内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授课。张占文还对实操流程进行了调整,值得一提的是,他提出实行头体分开扫描后,明显改善了头颈部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的图像质量。

 

 

张占文指导徒弟操作技能(来源:附属喀什医院)

 

       治愈患者的幕后英雄

       “PET/CT检查有时就像‘警察破案’一样,需要从无数的图片中去发现‘罪犯’的蛛丝马迹,加上科学的推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就像是医学界的‘福尔摩斯’,在幕后为临床医生层层解开一些难解的谜题。”张占文主任说道。

       近日,附属喀什医院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一例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由于发热的病因不明,经过EICU和核医学中心两科医生会诊后,决定对病人进行PET/CT检查,通过检查,发现患者肝左叶有一个大的低密度肿物并且代谢异常活跃,考虑为肝脓肿,但是脓肿的来源却不明确。

 

张占文和援疆专家组成团队进行多学科会诊(来源:附属喀什医院)

 

       “再仔细读一遍,一定可以找到病因”。当天下午,张占文就带着科室骨干再次对患者的PET/CT影像进行了排查解读。经过一番努力,张占文发现患者肝左叶肿物内有一个针样的高密度异物与胃窦部相通,推测可能是胃内的异物刺破胃壁穿入肝脏造成肝脏的脓肿,并及时建议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后临床证实为鱼刺,患者因此得到了针对性治疗并转危为安。

 

       “跨界”援疆人,助力MDT

       上任以来,张占文还“客串”参加了胃肠肿瘤外科、泌尿外科、风湿免疫科、消化科、妇科、急诊科、新生儿科、小儿外科、皮肤科、神经内科等多个科室的疑难病例会诊和MDT(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讨论,特别是在胃肠肿瘤外科吴晖主任的牵头下,张占文主任与同样来自附属第六医院的病理科黄艳主任、泌尿外科的陆立主任已经成为胃肠肿瘤外科MDT的核心成员,他们坚持每周1-2次胃肠肿瘤的MDT,助力胃肠肿瘤外科MDT持续走向规范化。

 

8名援疆专家与5名本地医生针对病例开展多学科会诊讨论(来源:附属喀什医院)

 

       “作为核医学专业的援疆专家,‘跨界’参加各个科室的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疑难病例讨论,虽然貌似有点‘不务正业’,但作为医疗队里唯一与放射科相关的援疆专家,我有责任积极配合、支持医生们的临床工作,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张占文说道。

       提到张占文,附属喀什医院核医学科梅丽努尔主任评价道:“张主任是蒙古族,他经常对我们说,在这里,他更加感受到了什么是‘民族团结一家亲’,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各民族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的深情厚意。作为核医学专家,他也正是引领着我们的医务人员,将这种民族团结的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努力做好临床医生的另一双眼睛,做好临床幕后的彩色和黑白影像读片人,充分发挥分子影像学在临床精准医学和规范化诊疗中的先行作用,与临床的专家们精诚合作,共同护佑各族同胞们的身体健康。”

文稿终审:附属喀什医院 林天歆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