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在该校定点扶贫的云南凤庆县第一中学向学生们和凤庆县党政青年干部做了中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的科普讲座,打开关于万有引力研究的“神秘时空”。
云南凤庆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13年,中山大学开始定点扶贫凤庆县,为这里的教育、医疗、产业等进行“输血”“造血”。
“这是第一次有院士来我们学校做科学讲座,而且是关于太空的科学研究。罗院士的学霸经历和用科研报国的情怀,给学生们的震撼很大。”凤庆县第一中学副校长段成双说。
讲座现场,罗俊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从牛顿讲到爱因斯坦,从引力常数G讲到空间引力波探测,深奥的物理学、天文学概念和公式。
天琴计划是我国关于空间引力波探测的重大科学计划,由罗俊院士于2014年3月提出,其科学目的是通过引力波探测进行天文学、宇宙学及基础物理前沿研究。
讲座中,罗俊详细地介绍了“天琴计划”的基本方案“0123”,预计在2035年前后,约10万公里高的地球轨道上,部署3颗全同卫星,构成边长约为17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编队,建成空间引力波探测天文台,开展空间基础科学前沿研究。
“目前,我们的‘0’和‘1’步骤都已经实现了。”罗俊详细介绍天琴计划的最新进展,天琴一号六大技术在轨验证全部通过,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测得了月球上全部五组反射镜,且精度国内最高;现在第三阶段天琴二号也在积极推进;天琴计划的应用价值很多,每个阶段都对应了国家重大战略技术需求。
“我第一次知道了万有引力研究在现实当中还跟如此众多、重要的应用研究相关,还可以给国家的空间科学做这么多重要装备和技术,对我来说真的脑洞大开。”高一学生范增丽说。
“罗院士说他高考前当过民办教师,同样作为老师,他给我的启发就是一定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努力去发现新的东西,养成兴趣后,要树立目标,努力实现它,就像他毕生从事引力研究。”凤庆县第一中学数学教师杨树林说。
“凤庆县脱贫摘帽了,要祝贺大家努力取得的成功,但还要继续努力,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巩固脱贫成果。”罗俊说,扶贫扶智才能从根上防止返贫,从根本上壮大发展之基。
据了解,中山大学通过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师生支教、发展特色教育、设立奖学奖教金项目等,为凤庆县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水平贡献中大力量。
“罗俊院士分享的天琴计划,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太空梦的种子。”教育部赴滇西挂职干部总队长、大理州副州长李平在讲座后说,罗俊院士用自己的科学探索故事,激发学生们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望,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国科学家身上“持之以恒、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这看不见但将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