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人民日报客户端】院士校长走上扶贫县中学讲台 用“天琴”点燃中学生太空梦想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综合中山大学 2020-06-09 作者:贺林平 姜晓丹 编辑:王冬梅 发布日期:2020-06-10 阅读量:

       “要想成为一名物理学家,是不是得先成为一名思想家?”“您为什么会从事引力研究,为什么会想要探测引力波?”“如何学好物理?”……来自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第一中学的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抛出问题。面对站在台上的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也毫不怯场。

       6月2日,罗俊亲赴中山大学定点扶贫的凤庆县调研,并饶有兴致地走上凤庆县第一中学的讲台,向学生们和凤庆县党政青年干部做了中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的科普讲座,打开关于万有引力研究的“神秘时空”。

       云南凤庆县是茶马古道的重要源头之一,历史上这里商贾如云、物流贯通,但由于历史、地理原因,地处祖国边陲的凤庆逐渐成为贫困地区。2013年,中山大学开始定点扶贫凤庆县,为这里的教育、医疗、产业等进行输血造血。

       “这是第一次有院士来我们学校做科学讲座,而且是关于太空的科学研究。罗院士的学霸经历和用科研报国的情怀,给学生们的震撼很大。”凤庆县第一中学副校长段成双说。

       讲座现场,罗俊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从牛顿讲到爱因斯坦,从引力常数G讲到空间引力波探测。深奥的物理学、天文学概念和公式“变得容易理解了”,“遥远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好像一下子离我们很近”,学生们感叹道。

       “天琴计划”是我国关于空间引力波探测的重大科学计划,由罗俊于2014年3月提出,其科学目的是通过引力波探测进行天文学、宇宙学及基础物理前沿研究。

       罗俊在讲座中详细地介绍了“天琴计划”的基本方案“0123”,预计在2035年前后,约10万公里高的地球轨道上,部署3颗全同卫星,构成边长约为17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编队,建成空间引力波探测天文台,开展空间基础科学前沿研究。

       “目前,我们的‘0’和‘1’步骤都已经实现了”,罗俊详细介绍天琴计划的最新进展,天琴一号六大技术在轨验证全部通过,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测得了月球上全部五组反射镜,且精度国内最高。现在第三阶段天琴二号也在积极推进。天琴计划的应用价值很多,每个阶段都对应了国家重大战略技术需求。

       “我第一次知道了万有引力研究在现实当中还跟如此众多、重要的应用研究相关,还可以给国家的空间科学做这么多重要装备和技术,对我来说真的脑洞大开。”高一学生范增丽说。

       “研究太空,看似远不可及,但就像罗院士讲的是那颗苹果把牛顿的思维从太空拉回地面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那样,我们做太空研究也要落脚在很多地面研究和积累上……”学生段正延说。

       互动环节,学生们纷纷举手提问,罗俊对每位同学的提问都做了细致的回答。科学理性又不失风趣幽默的解答,让会场响起阵阵掌声和欢笑声。

       “罗院士说他高考前当过民办教师,同样作为老师,他给我的启发就是一定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努力去发现新的东西,养成兴趣后,要树立目标,努力实现它,就像他毕生从事引力研究那样。”凤庆县第一中学数学教师杨树林说。

       为什么要学科学?学习与脱贫致富的关系是什么?罗俊在天琴计划的科普讲座里,还向现场的青年学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凤庆县脱贫摘帽了,要祝贺大家努力取得的成功,但还要继续努力,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巩固脱贫成果。”罗俊说,扶贫扶智才能从根上防止返贫,从根本上壮大发展之基。

       6月1日至3日,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校长罗俊带队前往凤庆县调研推进2020年定点扶贫工作,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调研组一行深入县、乡、村,先后走访了凤山镇红塘村、平村完小、凤庆县人民医院、滇红完小、云南一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临沧工投顺宁坚果公司。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山大学高度重视凤庆县的教育事业发展,通过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师生支教、发展特色教育、设立奖学奖教金项目等,为凤庆县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水平贡献中大力量。

       “罗俊院士院分享的天琴计划,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太空梦的种子。”教育部赴滇西挂职干部总队长、大理州副州长李平在讲座后说,“他用自己的科学探索故事,激发学生们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望,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国科学家身上‘持之以恒、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这看不见但将影响深远。”

 

       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5581825/5502024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