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南方都市报】中山一院“组团式”帮扶 医疗服务水平获得新飞跃

稿件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03-31 第HA14版 作者:黎秀敏 编辑:王冬梅 发布日期:2022-04-01 阅读量:

  自2003年起,惠东县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帮扶关系。中山一院先后派出专家团队共500多人对惠东县人民医院20多个专科进行了全方位的带教帮扶。2020年起,中山一院又对惠东县人民医院进行了两轮“组团式”紧密型帮扶,促使惠东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取得了质的飞跃,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接下来,惠东县人民医院将继续乘中山一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之东风,大力推进医院“创三甲”工作,做实做强专科特色,全面提质“医、教、研”工作,持续为百万惠东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帮扶情深十九载“组团式”紧密型帮扶谱新篇

  根据相关政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于2020年1月起对惠东县人民医院进行“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工作。

  2020年1月3日,中山一院党委书记骆腾、医务处处长刘秋生及专家团队到惠东县人民医院正式启动“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工作。

  启动仪式上,惠东县人民医院与中山一院签订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口帮扶惠东县人民医院协议书》,标志着中山一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惠东县人民医院工作正式开展。

  

  两轮组团式帮扶 对8个临床专科进行帮扶

  在过去两轮“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工作中,中山一院共派出10位专家教授下沉驻点惠东县人民医院,全面对惠东县人民医院8个临床专科进行了重点帮扶。在中山一院的全力帮扶指导下,惠东县人民医院在专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其中,对惠东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建立了“肺部结节诊疗中心”,通过多学科及远程会诊构建诊疗平台,对患者进行精细化管理,对诊断早期肺癌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并大力开展呼吸内镜诊疗技术;放射科成熟开展新技术,如腹部CT扫描常规冠状位重建、增强CT成像重视三维后处理技术的应用、磁共振成像方面应针对性地开展磁敏感成像技术等,在科研论文撰写方面也有了大幅提升;神经内科加快了脑卒中中心、卒中团队、介入团队的建设,不断完善脑卒中中心绿色通道,2021年3月,惠东县人民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揭牌成立,开启了神经介入治疗的新征程,在急诊取栓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同年5月,惠东县人民医院获得国家级“综合防治卒中中心”认证并授牌,该中心建设水平在我省稳居省内前三;2021年11月,消化内科内镜中心荣获“国家胶囊研究中心应用基地”和“国产高清消化内镜示范基地”的称号,标志着惠东县人民医院在专科专业细化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拓展。重症医学、泌尿外科、护理部等专科综合水平均得到加强。

  

  2022年接续帮扶 指导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今年3月15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派出“博士团队”接续对惠东县人民医院开展“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工作,新一轮帮扶专家团队成员分别是中山一院王仙仁副教授(专家团队队长)、毛仁副教授、谢晓华副教授、龙明副教授、陈斯乐医学博士,对惠东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消化内科、超声医学科、心内科、普外科进行驻点帮扶。

  短短半月时间,帮扶专家在熟悉科室业务的同时,指导科室团队大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其中,超声科在谢晓华副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开展惠东县人民医院首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膜穿刺活检术,为患者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微创方式大大提升了患者依从性和就诊满意度;心血管内科在龙明副教授指导下,自主完成冠脉内旋磨术,顺利为六旬患者打通严重冠脉钙化病变血管。本例手术是惠东县人民医院首例自主完成的冠脉内旋磨术,标志着惠东县人民医院在复杂冠脉介入治疗技术方面再上新台阶。

  

  原文链接:https://epaper.oeeee.com/epaper/J/html/2022-03/31/content_6082.htm#article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