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扶贫路上的中大人】何裕隆、张常华、李明哲、方烁、黄张森:星火相传,倾情帮扶

稿件来源:校工会 编辑:王冬梅 发布日期:2022-05-06 阅读量:

编者按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这场伟大实践中,我校聚集优势资源,全校动员,尽锐出战,将脱贫攻坚主战场变成立德树人大课堂。为全面总结我校定点扶贫工作取得的成就,展现脱贫攻坚历程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特推出“扶贫路上的中大人”专栏,讲述中大人心怀“国之大者”,奋进担当,为脱贫攻坚贡献中大力量的动人故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七院)于2017年赴凤庆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开启了对口帮扶工作的序幕。2018年8月,中山七院与凤庆县人民医院签订了《中山七院对口帮扶凤庆县人民医院协议书》,正式启动了医、教、研、管、文化等多方面、全方位、精准持续的对口帮扶工作。为实现凤庆百姓“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的夙愿,中山七院一批又一批专家星火相传、倾情帮扶,涌现了何裕隆、张常华、李明哲、方烁、黄张森等优秀工作者,在扶贫路上硕果累累。

  

工作机制再完善,帮扶渠道再拓宽,帮扶举措再精准

  人物简介:何裕隆,中山七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荣获2015年“南粤优秀教师”称号,2019年度“天晴杯”广东医院优秀院长称号,2020年“广东省抗疫先进个人”称号,2022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秉承中山大学医科“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大医精神和中山大学的家国情怀,何裕隆院长带领中山七院团队,全力以赴对凤庆开展帮扶工作。

  2017年至今,他先后8次千里跋涉带队到凤庆县人民医院开展义诊、手术、查房、座谈……深入了解凤庆百姓对健康的需求和凤庆县人民医院对医院发展的期望,量身定制帮扶策略。在何裕隆的带领下,中山七院对凤庆县人民医院开展了多方面、全方位、精准化对口帮扶工作,为凤庆医疗事业发展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2017年11月,何裕隆在凤庆县郭大寨乡镇卫生院义诊(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工作机制要再完善,帮扶渠道要再拓宽,帮扶举措要再精准,力争把凤庆县人民医院打造成云南省县域医疗中心!”这是何裕隆对中山七院帮扶工作的要求。

  何裕隆在多次亲赴凤庆帮扶后,了解到凤庆县是胃癌高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和人民健康知识的缺乏,来医院就诊的胃癌患者中,很多已经属于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根治的机会,治疗效果也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何裕隆院长指出,除了对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胃癌的患者积极做好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外,在社区人群中进行胃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凤庆县老百姓具有更重大和现实意义。2019年11月,“胃癌精准化‘三位一体’防治模式项目”在凤庆县人民医院顺利启动。

  

2019年11月“凤庆县胃癌精准化三位一体防治”项目签约仪式(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此外,何裕隆还指导开展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等新技术新项目。

  

2020年6月,何裕隆参加医院第二季度对口凤庆县人民医院帮扶活动,在凤庆县人民医院为高龄胃癌患者施行胃癌D2根治术(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2021年,云南省科技厅下发《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2020年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的通知》(云科合发〔2021〕1号),何裕隆专家工作站获批成立,这将进一步发挥出中山七院帮扶专家团对凤庆县医疗卫生和科技事业的支撑作用,带动胃癌早筛防治科研项目快速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凤庆县卫生健康事业与科研水平提高的共同发展。

  何裕隆不断探索精准帮扶模式,解决凤庆百姓“看病难”问题,让凤庆百姓“病有良医”,诠释了“大医精诚”,也让中山大学与云南百姓的情谊更加深厚。

  

想患者所想、所虑、所需

  人物简介:张常华,中山七院副院长、中山大学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荣获2020年度“南粤好医生”,2021年度“深圳医师奖”。自2018年8月起挂职云南省凤庆县人民医院院长。

 

张常华自2018年8月起挂职云南省凤庆县人民医院院长(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张常华任凤庆县人民医院兼职院长4年来,在何裕隆院长和全体员工倾情帮扶下,中山七院与凤庆县人民医院共同建立了消化医学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病理远程诊疗中心、影像诊疗中心,整改了内镜手术室等。凤庆县人民医院医疗业务、技术及服务水平得以快速提升。2020年11月,凤庆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云南省县级三级公立医院评审,成为国家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500家县级医院之一。

 

张常华在凤庆县人民医院进行教学查房(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张常华重视人才培养,手把手带教指导当地医生开展消化道肿瘤开放和微创手术治疗、MDT和ERAS综合治疗,让当地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帮助凤庆县人民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消化医疗团队。2020年9年8日,凤庆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了一位76岁的高龄患者,经完善相关检查后,患者被诊断为胃恶性肿瘤,需要手术治疗,但患者及家属对手术非常排斥。眼看患者疾病不容耽搁,张常华按下“加速键”,带领凤庆医疗团队详细而全面地分析患者的病情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另一方面,他与患者积极沟通,想患者所想、所虑、所需,化解患者的担忧。患者及家属最后同意了手术。张常华带领当地医疗团队对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手术非常顺利。

  

医院倾情帮扶凤庆县人民医院肿瘤防治项目(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消化道肿瘤是云南凤庆地区的首位癌症死因。对消化道肿瘤进行早诊、早筛、早治疗,是促进健康和预防因病返贫的重要手段。何裕隆和张常华充分利用中山七院消化医学科研团队的优势,引领精准科技扶贫,与云南省凤庆县人民医院签署“胃癌精准化三位一体防治模式项目”,向民众科普胃癌相关知识,建立有遗传倾向的胃肠癌高危家系登记随访机制,提高早诊早治率。该项目已获云南省科技厅的高度关注,并于2021年1月批准成立何裕隆专家工作站;同年,胃癌精准化“三位一体”防治模式的研究获得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科技专项。

  

打造高水平医疗团队,让凤庆县百姓大病不出县

  人物简介:李明哲,医学博士,中山七院消化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2021年“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6月至8月派驻帮扶云南省凤庆县人民医院。

  2020年6月,根据中山大学和中山七院工作安排,李明哲光荣成为中山大学对口帮扶云南省凤庆县医疗队的一员,到凤庆县人民医院普外科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医疗帮扶工作。

  全面提升凤庆县人民医院普外科的医教研水平,为其打造一支高水平医疗团队,让凤庆县百姓能够就近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实现大病不出县,是李明哲此行的目标。他将先进的治疗理念带到凤庆,依据国内外最新诊疗指南制定了胃肠肿瘤诊治规范,对胃肠肿瘤的围手术期处理、营养筛查和治疗、加速康复外科等流程进行了梳理,带领普外科团队开展了规范化胃癌D2根治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胃肠间质瘤手术等多项规范化胃肠肿瘤根治术。

 

李明哲实施开展规范化胃肠肿瘤根治术(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李明哲在凤庆县人民医院全面推广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促进临床与科研深度融合。科研是凤庆县人民医院普外科的一大短板,基本上处于空白阶段。李明哲根据普外科常见疾病为急性阑尾炎等急诊手术的特点,通过临床与科研结合的形式,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融入到急诊手术当中,成功在中国临床试验研究中心注册并开展实施了凤庆县人民医院第一项临床研究项目“加速康复外科在急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通过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推广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不仅填补了科室临床研究方面的空白,也减少了住院患者的并发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李明哲推广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李明哲定期下乡开展义诊,积极推动中山七院何裕隆院长布局的“凤庆县胃癌精准化三位一体防治项目”,旨在通过对胃癌的早筛早治,提高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李明哲在凤庆推广“凤庆县胃癌精准化三位一体防治项目”(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为滇西人民传递科普星火

  人物简介:方烁,医学博士,中山七院副主任医师,多次获评抗疫模范、优秀医师、优秀党员,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公益先锋人物等荣誉。2020年起多次随中山大学及中山七院帮扶团队派驻云南省凤庆县人民医院进行医疗帮扶,2021年6月至今持续为凤庆县进行科普帮扶。

  2020年10月,方烁受学校选派,代表中山七院参加中山大学十家附属医院联合帮扶活动,深入云南澄江市和凤庆县基层医院进行医疗帮扶,将先进的医疗诊治技术带给滇西人民。她在义诊现场遇到的有10岁的留守儿童,因缺乏基础卫生知识,生殖器严重感染延误治疗落下终身遗憾;有年轻的女子早期肺癌未主动求医,2年后多发转移合并严重并发症回天乏术……“如果有基本的医疗健康常识,早诊早治,很多悲剧根本不会发生。”每每谈及这些令人惋惜的病例,她都眼圈泛红、心痛哽咽,这段经历让她更加坚定了扎实投身乡村医疗帮扶和健康科普的决心。

  从那以后,方烁一直努力践行厚植帮扶。协助凤庆县人民医院新建的肿瘤科开展肿瘤精准诊疗技术,建立规范化诊治流程,开创无痛、无呕、无栓特色“三安”病房,推广早癌筛查和“治未病”健康理念,用扎实的医疗专业知识和实践技术对新建科室的短板实现“造血式”帮扶。

  “帮扶要帮到根上,乡村留守百姓很多还不会使用电子产品,偏远地区常为线上科普死角,我们只有真真正正走进基层,开展科普讲座,进行医学宣教,深入义诊……通过多种方式吸引老百姓,才能真正做到‘无死角扫盲’,普惠大众。”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除了对医院的专业医疗帮扶,方烁还在凤庆县全力推广健康科普。

  2020年6月起,方烁牵头在凤庆县青树中心学校设立方烁科普工作站,她到凤庆县各大学校对师生和家长进行深入调研,针对当地留守儿童居多,疾病预防卫生知识匮乏等特点,分层分类精准高效打造亟需的健康科普主题,涵盖从生理健康到心理健康等一系列问题,将生命健康教育(线上、线下)作为工作站的工作内容,组织中山七院专家团队开展线上、线下健康科普讲座活动,将中山七院的专业知识和爱心定点到乡村,将科普工作站和中山大学及中山七院的定点帮扶联系起来,让乡村医疗健康科普更具校、院、地特色和示范意义。她引导当地教育工作者重视生命健康教育,形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青少年医学健康科普平台,线下课程已开展18讲;线下健康筛查包括青少年视力、脊柱侧弯筛查及心理辅导18场次,受益师生近6000人;线上科普讲座每周一次,共参与师生近2000人,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方烁科普工作站凤庆县校园医学科普与健康教育巡讲(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依托中大医科和中山七院优质资源平台,方烁竭尽全力为基层医院输送医疗技术,为滇西人民传递科普星火,通过医疗科普下乡,助力“健康中国”行动实现滇西山区乡村发展,持之以恒地打造教育部直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点案例。中山七院方烁科普工作站正多措并举、不断创新、丰富载体、厚植科普,由点到面拓宽辐射人群,逐步把健康科普工作推广到凤庆县更多的学校、社区、村委会、机关单位,努力服务于凤庆县社会发展和全民健康素质的提升,让医学健康知识和理念普惠凤庆民众,真正地为偏远地区群众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诠释和践行着中大人的家国情怀。

  

孜孜不倦,不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人物简介:黄张森,博士,中山七院助理研究员,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派驻帮扶云南省凤庆县人民医院。

  2021年10月,黄张森前往凤庆县人民医院“何裕隆专家工作站”开展派驻帮扶。到凤庆县人民医院后,他随即深入调研,发现胃癌是凤庆县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而且确诊时90%以上患者已处于进展期,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甚至有些患者在确诊为晚期胃癌后就直接放弃治疗,这让他感触颇深,也意识到开展胃癌早筛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心中有责,步履不停。黄张森参考了中山七院消化医学团队和我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并结合凤庆当地的实际情况,着手建立调查问卷—血液检测—胃镜“分步走”早期胃癌筛查方案。为有效加快胃癌早筛项目的推进,他带领工作站科研团队不辞辛苦,奔波于各乡镇村卫生院,对筛查问卷和标本采集存储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村医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同时到凤庆县中医医院进行早期胃癌筛查项目的宣传,并和中医医院一同开展胃癌早筛项目,提升早期胃癌检出率,改善患者预后。截至2022年3月中旬,共收集39042份问卷结果,并且已初步完成胃癌危险因素评分分析,下一步将对调查问卷中高风险人群进行血液检测。胃癌早筛项目获得云南省科技厅的高度关注,黄张森协助申请的《胃癌精准化“三位一体”防治模式研究》获得2021年临沧市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科技专项,开创了凤庆县医疗卫生行业高质量科研项目的先河。

  

黄张森进行胃癌早筛宣讲(来源:凤庆县中医医院公众号)

  

  

黄张森等在两会期间进行胃癌早筛宣传(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科研一直是凤庆县人民医院的“短板”,为补“短板”,黄张森不断和消化医学中心以及肿瘤科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学习和答疑解惑,并充分利用中山七院科研优势,通过分工协作,培养临床、科研两栖人才,提升凤庆县人民医院的科研水平,做到科研项目来源于临床、回归临床,最终服务临床。目前,他已搭建胃癌随访团队,建立科研随访数据平台,通过随访更全面了解胃癌在凤庆的治疗及预后现状,并以点带面,将科研思维辐射至整个凤庆县人民医院。

  黄张森把严谨踏实的科研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留在了凤庆县人民医院,还为凤庆县人民医院建立规范的胃癌筛查流程以及一个带不走的科研平台,科室的科研能力得以不断提升和延续。他用实际行动真正诠释和践行着中大人的家国情怀。

  文稿终审:校工会 许东黎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