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首席科学家罗俊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中山大学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成功测得月球表面上五组反射镜的回波信号,测出国内最准的地月距离,且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攻克了地月激光测距技术,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成功测得全部五个反射镜的国家。
日前,记者探访了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揭秘测出地月距离的科技“利器”背后的故事。
天琴中心副主任、该项技术负责人叶贤基教授介绍,地月距离在38万公里左右,地月激光测距基本原理就是从地面测距台站的望远镜上,将高度同向性脉冲激光束射向放置在月球表面的反射镜,反射镜反射该激光信号再通过地面台站的望远镜接收,通过发送、接收时间差计算出地月之间的距离,地月激光测距是目前人类历史上最远距离的激光测距实验,也是目前地月距离测量精度最高的技术手段。
天琴中心工程师韩西达介绍,地月激光测距技术将为未来发射的天琴卫星提供厘米级精度的精确定位,使天琴卫星能够精准进入指定轨道,这也是基于地球轨道的“天琴计划”进行空间引力波探测的优势之一。
据了解,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起就具备高轨卫星激光测距能力,但技术水平仍不能进行地月超长距离的激光测距。2015年开始,中山大学天琴计划科研团队启动月球激光测距任务。2019年6月,“天琴”团队首次测得地月距离,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团队测到了月面上所有的五面反射镜的回波信号,地月激光测距的技术稳定性和成熟性进一步得到确认。
原文链接:https://gzdaily.dayoo.com/pc/html/2020-05/27/content_130584_700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