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方琳、通讯员刘跃龙)5月21日,由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天琴计划首颗试验星“天琴一号”任务周期正式结束。经多方评估,“天琴一号”六大技术在轨验证全部通过,每项技术指标都优于任务目标,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最高水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罗俊说:“目前卫星状态良好,下阶段将进入拓展实验阶段。”
罗俊介绍,“天琴一号”的核心任务是验证空间惯性基准技术,好比引力波“探头”,这是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体系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包括高精度惯性传感、微牛级连续可调微推进和无拖曳控制三大关键技术。其余三大技术分别为高精度激光干涉测量技术、高稳定度温度控制技术和高精度质心控制技术。
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承担的高精度惯性传感器在轨测试结果,将项目组之前保持的国内最高水平又提高两个数量级,达到国际同类装置的领先水平。
2019年12月20日,由国家航天局正式立项的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关键技术试验验证卫星“天琴一号”在太原发射成功,承担着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六大技术的在轨验证任务,任务为期6个月。
根据公开的“0123计划”技术路线图,天琴计划将分阶段分别通过搭载、发射高精度空间惯性基准技术试验卫星(单星),发射星间激光干涉测量技术试验卫星(双轨四星)使引力波探测关键技术走向成熟,并最终发射三颗天琴卫星组成编队进行空间引力波探测。
原文链接:https://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005/22/content_30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