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主题教育 ▪ 学习篇】我校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为本科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

稿件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 编辑:刘天罡 发布日期:2019-09-19 阅读量:

        9月17日上午,校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来到广州校区东校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为大一新生专题讲授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白银外流与鸦片战争的起因》。

 

 

        陈春声书记从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世界与中国格局讲起。首先他从教科书中的内容——“鸦片战争前40年间,英国运入中国的鸦片约有40万箱,从中国掠走了3亿至4亿银元”来提出问题:为什么英国人要将鸦片引入到中英贸易体系当中?为什么白银一旦大量外流,中国政府就要被迫打仗?

 

 

        陈春声书记层层剥丝抽茧,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逐步形成的欧洲—美洲—亚洲的环球贸易体系出发,论证作为贫银国的中国,在16~18世纪世界贸易体系中如何成为世界工厂。其间,中国在贸易上一直处于出超的地位,每年有大量的白银流入,这促使了银本位在中国的确立和巩固,并促进了中国财富的积累和经济的繁荣。

 

 

        英国等欧洲国家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而将鸦片引入到这一贸易体系之中。英国的鸦片走私造成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这对中国已形成的以白银为中心的财税体系和货币制度给予沉重打击,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威胁到封建统治,于是清政府实行禁烟措施。钦差大臣林则徐于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销毁所收缴鸦片,其行为完全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正义行动。但这种正义行为引起了英国的嫉恨,他们通过战争来报复中国。这就是鸦片战争的由来,这也是资本扩张逻辑和资本主义的强盗逻辑。

 

 

        随着陈春声书记的生动讲授,一件件真实的历史事件如画卷般缓缓展开,一组组枯燥的数据也变得鲜活起来,成为替历史发声的实物载体。他通过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横向对比分析,对长时段大历史的过程推演,使同学们对近代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中国地位和中国的财税体系、货币制度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也清醒地认识到资本剥削的本质和列强强权的特质,从而对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接续奋斗救国的历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

        陈春声书记的授课风格深入浅出、情感真挚,于寻常处见功力、于细微处见真章,为同学们讲授了一堂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信息容量大,生动活泼而幽默风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任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成飞主持本次授课,智能工程学院、护理学院2019级新生认真聆听。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