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南方都市报】广东代表团热烈讨论十九大报告

稿件来源:南方都市报2017-10-20第A08、09版 作者:吴璇 编辑:郝俊 发布日期:2017-10-20 阅读量:

19日上午,党的十九大广东代表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继续讨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并向中外媒体记者开放。

代表们围绕十九大报告展开热烈讨论,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对报告的理解和体会。王伟中、甘露、陈春声、陈奕威、杜玉涛、莫高义、林明祥、王敏、周洁、魏宏广等代表分别结合实际,对报告发表意见,畅谈认识体会。

王伟中: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之都”

十九大代表、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把以创新为首的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之一,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必须坚持的七大战略之一,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了重大部署。深圳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扎实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金融支持”的全链条创新,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之都”,努力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打先锋。

王伟中表示,深圳将以更大力度提升创新能力,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以更大力度构建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聚焦重点新兴产业领域,壮大军民融合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创新;以更大力度实施开放创新,强化全球创新资源对接,对标“双一流”标准建设高水平大学,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以更大力度汇聚创新人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着力解决人才住房、教育医疗等后顾之忧;以更大力度优化创新生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深圳“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任务,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

甘露:

开放型经济对海关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十九大代表、广州海关归类分中心副调研员、世界海关组织(WC O )协调制度审议分委会主席甘露在发言中表示,报告从十方面总结了5年来党和国家建设的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指出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让她深受鼓舞。

“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论述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状况的准确定义。同时,报告描绘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宏伟蓝图,催人奋进。”甘露表示,听了报告,让人有“马上就办”的激昂情绪。

结合自己的工作,甘露谈道:“中国企业和贸易走向世界的需要日益迫切,中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需要日益迫切,这些都对我们海关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我们在国际事务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她表示,中国的发展也加强了我们的话语权和国际地位,“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做规则的执行者、支持者,还要做制定规则的参与者和引领者。我也愿意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培养出更多的既有海关专业知识,又有国际合作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我们的产业、贸易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甘露表示,将认真学习报告精神,把报告精神带回去,传达宣讲,共同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做一个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的共产党员。

陈春声:

提升科技创新在国家重大战略中的支撑作用

十九大代表、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在发言中说,作为十九大代表,非常赞同报告,报告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指导我们实现伟大复兴、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和行动纲领”。

陈春声说,总书记在报告中再次要求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我在大学学习、工作了近40年,深深地体会到,近年中山大学和广东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好从一个角度证明了总书记这一指示重要意义。”他说,广东一直高度重视发挥高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与科技第一生产力结合点的作用。近五年来,广东高等教育实现从相对滞后到追赶超越的快速发展,经过“双高”这一轮的建设,广东高等教育的实力明显增强,“内涵式发展”有了实质性进展。

他说,中山大学有机会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有11个学科被国家列为“一流学科”,这是多年来学校在教育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之下,始终与国家和广东的事业发展保持着同心同向同步同行的结果。过去五年以来,学校内涵式发展取得扎实成效,党的领导具备新高度,战略规划完成新设计,立德树人展现新成效,学科建设呈现新局面,科研创新取得新突破,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他说,下一步还将努力提升在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方面的集聚能力,努力提升在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科技创新支撑的作用。

陈奕威: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共赢

十九大代表、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表示,党的十九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是划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继往开来的指南针,是开创辉煌的新篇章,是擘画长远的新蓝图,是推进伟大工程的宣言书,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雄才大略的战略眼光和卓越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党的十九大的最新理论成果,最重要的历史贡献。

“作为地方代表,最深刻的感受是,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是我们党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近年来,惠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五位一体、绿色跨越”不断迈出新步伐,惠州的实践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陈奕威表示,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催人奋进,我们将以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推动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升惠民之州民生福祉等方面再上新水平,建设绿色现代山水城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努力走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共赢的新路子。

杜玉涛:

用更多科研成果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很多民生问题在报告中有体现,看完心里非常踏实。”十九大代表、华大基因研究院党委书记、华大运动首席科学家杜玉涛讨论时表示,希望用更多的科研成果,让基因技术更好造福人类,为民生发展、“健康中国”奉献力量。

“令人振奋,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杜玉涛说,报告对过去五年总结非常精炼,篇幅比较少,不到六分之一,更加突出未来的目标,令人印象深刻。此外,报告不仅立意深远、高屋建瓴,而且落到细处又非常亲民,很多民生问题在报告中得到体现,让人看完心里非常踏实。

杜玉涛说,作为一名基因科技研究人员,其所从事的工作就是想用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用更质朴的话说就是为人民服务,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为老百姓谋更多的福利。而现在,正是因为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使得基因测序技术可以为普通老百姓服务,并且成本快速下降,得到大规模临床应用。

“如今很多地方已经行动,通过基因筛查防控出生缺陷,希望出生缺陷防控的路上一个人都不能少。”杜玉涛说,健康是美好生活的第一要求,现在科研人员有很好的机会和能力,希望基因技术造福人类这句话可以更快更好落地,为所有老百姓服务,为“健康中国”奉献力量。

莫高义:

推动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

十九大代表、韶关市委书记莫高义表示,党的十九大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的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提出了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行动纲领。我完全赞同,衷心拥护。”

莫高义还特别谈到自己的3点突出体会:“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令人深感振奋。一是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二是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生态权益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三是体现了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大国责任担当。”

他表示:“要以十九大精神为强大动力,推动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完全符合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广东要承担起‘两个走在前列’的新使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必然要力争走在全国前列,必须以更大的手笔谋划生态文明建设,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莫高义表示,韶关是珠三角及港澳的重要生态屏障,被誉为“华南生物基因库”。“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韶关区域内建成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他强调,还要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有机结合,使优良的生态环境不仅为社会提供一流的生态产品,同时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林明祥: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十九大代表、汕头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党支部书记林明祥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开拓进取、迎难而上,推出一系列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及重大举措,国家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深得党心、民心。

“作为一名医生,每天都要接触很多基层群众,他们述说的身边新变化,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林明祥说,他所在的汕头市去年以来开展“创文强管”工作和作风建设年活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等焕然一新,拆违建、强管理、造公园、修市场等举措惠及民生。一座城市的喜人新变化,让我们更加相信,只要万众一心、奋勇争先,我们的国家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能够实现。

王敏: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这么近距离地听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作报告,我情不自禁地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唯一能表达内心澎湃感受的行为就是使劲鼓掌。”十九大代表、TCL智慧工业(惠州)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王敏说,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通俗易懂,我们所关心的问题均能找到方向和答案。70多次如此热烈的掌声,就是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过去五年取得的辉煌成绩点赞,给伟大的历史成就点赞,也给我们未来美好生活蓝图点赞。

王敏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提到要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又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论断,作为一名工人,她深感赞同。她说,她所生活的城市惠州,正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并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如“人才双高计划”、“人才双十行动”等,她本人就是人才计划的受益者,能深刻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

“当听到报告提到质量强国,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我的心情更加激动了。”从事质量工作18年的王敏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在生产一线的工人,就是要发扬工匠精神,用对待健康和生命的态度和责任来做好质量工作———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周洁:

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工作者,这五年,我感到既鼓舞又自豪,”十九大代表、广州天河区华阳小学校长周洁表示,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赋予了新的内涵,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也更加明确。”

她表示,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播种者,立德树人。“比如在我们广东,有许多学校在开展的‘好家庭伴我成长’主题系列活动,就是让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深刻感受‘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

与此同时,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化教育改革更应该走在前列。“广东省提倡各个学校都要以特色课程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校一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周洁表示,她所在的华阳小学就选择了“生本”特色教育,19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让一所年轻的学校,取得了快速、高质的发展。

周洁还表示,学校教育也要有文化自信,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报告指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华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广东省一直在倡导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文化进课程,不断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岭南优秀传统文化。”

魏宏广: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十九大代表、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魏宏广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会上作的报告,立意高远、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很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感。报告第五部分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发展改革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接下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将结合广东实际,主动作为,扎实工作。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从项目供给、制度供给、资金供给等三个方面,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加大项目供给力度,建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库,“十三五”期间,在公路、铁路、机场、港航、能源、水利、环保、科技、信息等十大领域,重点推进543个、总投资约4.8万亿元的基础设施重大项目。

加强制度供给,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通过精简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实行并联办理等方式,将投资项目立项、报建、验收阶段可能涉及的121项审批事项优化整合为82项。

加大资金供给,组建首期规模为4000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同时,落实振兴实体经济的政策,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魏宏广表示,广东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争取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原文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7-10/20/content_79715.htm#article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