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2017秋季工作会议】拥抱中山大学的“卓越时代”

稿件来源:国际金融学院 作者:钟一彪 编辑:徐津阳 发布日期:2017-09-13 阅读量:

        9月9日至9月10日,教师节之际,中山大学2017年秋季工作研讨会召开。对参会者而言,这是一份特殊的教师节礼物!现场聆听罗俊校长激情四射的报告,参与到我校的重大历史发展进程之中,可谓我辈之荣幸。
        罗俊校长的报告洋溢着自信,书写了中大人“为社会福、为邦家光”“立志做大事、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决心,字里行间满满的担当和正能量。陈春声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反复强调,“目前的中山大学到了从优秀走向卓越的时期”,“优秀是在竞争中的优胜,卓越则是引领,要呈现出领跑者的姿态”。书记和校长向我们展现了他们的雄心壮志,他们的信心和决心。在我看来,这是中山大学领导班子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也是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建的中山大学应该具有的格局与气度。
       “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高校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本次秋季工作研讨会,罗俊校长的报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主要是为回答第一个问题,即“办什么样的中大、怎样办好中大”。中山大学要通过答好这道题,实现“弯道超车”,全面进入“卓越时代”。
       何以创造中山大学的“卓越时代”?罗校长的报告对此进行了全面论述、深入分析。概括起来就是,中山大学要通过站位的高度、视野的广度、行动的力度、成果的效度来“追求卓越”!
       一是站位的高度。罗俊校长的报告指出,中山大学建设“双一流”要突出“中国特色”,就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要求上认识和把握“双一流”,要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罗校长提出,要立足于党中央对高校的要求和任务,抓住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机遇,回应广东新时期对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的需求,牢记中山大学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内核,通过“取势、顺势、乘势、谋势”,把中央的要求和内外部发展机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推动中山大学在未来发展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二是视野的广度。罗俊校长的报告用很长的篇幅来论述“世界一流”的问题。他通过提取国际公认的“一流大学”之核心指标,进而指出,“综合性、研究型和开放式的办学是一流大学的普遍规律”。这种论述让人眼前一亮,通俗易懂,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罗校长分析了我校文理医工如何融合发展的问题,讲清了优势、指出了问题、提出了破解难题的方案。纵横捭阖、开合自如,宽广视野、主体意识与文化自觉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是行动的力度。针对依然存在的制约学校发展的“天花板”,罗校长毫不含糊,提出要“立足根本,深化改革,实现内涵发展基础上的主动赶超”。其核心是,通过综合改革,改变与学校发展不相适应的机制和做法。为此,学校成立了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设立10个工作组,做好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研究综合改革的深化措施。进而,罗校长还提出了综合改革的方向、目标、任务、原则。
       四是成果的效度。罗校长通篇报告彰显了对“双一流”建设效度的追求。罗校长围绕“四个服务”和“四个坚持不懈”谈“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提出要立足大学办学的根本要求、根本立场、根本原则、根本任务和根本标准,始终围绕人才培养主题,抓住学科建设主线,以全面提高育人育才能力为核心,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如此办学才能“有效”和“卓越”。此外,罗校长提出的“三个面向”、“三大建设”以及“三个输出”,都是“双一流”建设成果效度的检验尺度。
       正如陈春声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提出的,“双一流”并不会自己走来,我们必须以“追求卓越”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我以为,陈书记的话是极为中肯到位的。
       因此,我想说,主动拥抱中山大学的“卓越时代”是中大师生应该有的精神状态!
       这是我们的机遇,更是我们的荣光!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