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8月29日举行的开学典礼上,罗俊校长对2017级新生致训词:“告别过去的自己,迎接全新的挑战,承担家国民族社会之责任,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大学生活对于新生来说,就像是物理学中由‘水’升华为‘汽’的相变过程,是化蛹成碟的蜕变过程。”在学校第一线的学生工作者们,对此又有何理解?对新同学们有何勉励呢?即日起,且听他们一一道来。
在中大,做更好的自己
(国际翻译学院党委副书记 黄爱成)
走在康乐园的校道上,扑面而来的是一张张新学子朝气蓬勃的面孔。“老树发新芽”,古朴的校园焕发出新的活力。
“大学生活两件事:读书治学,为人治事。”罗俊校长在新学年开学典礼上的训词掷地有声,想必引发了在场聆听的新同学们的思索。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我亦想以三个关键词谈些感受,同时也与新同学们共勉。
一是方向。迈入大学,开启人生新的篇章,同学们难免激动,难免兴奋,念兹在兹的是对渐次展开、色彩斑斓的大学生活之美好期待。此时,方向在哪?驶向何方?专业学习、社团活动、读书写作、课外实践……我们的大学生活究竟该如何度过?很多同学心中或许满是迷茫与疑惑。毫无疑问,同学们首先需要学会转变身份,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辨别认清方向,分析自己认可的价值需求,将自己的奋斗目标具象化,踏上前行之路。正如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训词所言:“告别过去的自己,迎接全新的挑战。承担家国民族之责任,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这是大学期间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这所大学的根本责任和使命。”不负青春,不负时光,不负使命,努力成长为 “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中大人。
二是信念。信念的力量无穷的,是不可估量的。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的人。1920年,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母亲为他准备了一碟红糖蘸粽子吃,三番五次在屋外催他吃,后来还问他红糖够不够,他说“够甜,够甜了”。不过,当陈望道的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陈望道的嘴上满是墨汁,原来他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墨汁为什么那样甜?原来,信念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大学生活,不乏枯燥单调,难免有厌烦的时候,但是如果心中有理想、有信念,脚下必定会有力量。扛起自己肩头的责任,朝着设定的目标行进,哪怕是苦日子,相信也会过的很甘甜。怀揣信念,你或许会发现,泡图书馆、熬实验室、写报告,做调研,打比赛……原来一切的一切都比想象中更为有趣,更为精彩!
三是志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求学攀登的道路上,必定不会总是有鲜花和掌声,更多的是平凡平庸相随,甚至有时会遭受挫折、打击,感受不到成就和满足,无力感、失落感会让你备受煎熬。此时的你,一定不要畏惧,一定不要轻言放弃,一定不要轻易随大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给自己多一些勇气,多一份坚守,就是给自己多一丝机会,多一种可能。“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一步一个脚印,百折不挠前行,勇敢地翻越属于你们自己人生的一座座“山丘”,即便那里已无人等候。
祝福2017级新同学们!
愿你们早日找到心中的方向,秉持信念,带着责任与勇气,在中大,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