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无惧风雨 我校2017级新生报到工作圆满结束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党委宣传部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7-08-28 阅读量:

       尽管广东大部地区受到台风“帕卡”的侵袭,我校2017年迎新工作仍如期开展。8月28日,台风过后,雨时断时续,整洁一新的校园迎来了五湖四海的学子。2017年,全校总共招收新生16424人,比去年新增867人。陈春声书记、罗俊校长、余敏斌副书记、黎孟枫副校长、李善民副校长、杨清华副校长分别前往各校区职能部门咨询点、学生宿舍楼,视察台风灾情,了解新生报到情况,并慰问迎新的一线工作人员。


陈春声书记、罗俊校长、余敏斌副书记走访新生宿舍,看望新生
 

黎孟枫副校长在北校区与新生交谈


李善民副校长视察新生体检点


杨清华副校长看望珠海校区新生及家长
 
       新媒体时代,新报到方法

       今年的迎新工作采取“直通直达”的报到模式。该模式将过去的集中报到改为分散报到,将固定报到点改为移动报到点,简化了入校报到流程,让新生报到直达学生宿舍,“静悄悄”进校园。


广州南校园西苑迎新点

       随着信息技术和自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此次中山大学的迎新工作凸显“数字化”、“方便化”两大特点。学生通过轻松“扫一扫”,即实现“掌上报到”,大大提高了报到效率。对于各院系而言,只需通过系统就能实现数据实时统计和审核,随时一键查询报到数据和新生信息。中大迎新工作真正进入了“微时代”。
       为应对台风“帕卡”,中山大学官微推出报到流程、防台温馨提示、校园交通、“校园导航”等多个温馨提示,为新生提供最大便利。
而对于国际学生,此次迎新还采取了二级单位管理制迎新模式,提供学生管理、学籍管理等一站式迎新服务,让外国学子也感受到中大如家般的温暖。

       人才培养,从第一份作业开始

       连续五载,学校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为新生布置“入学作业”。一是要求每位本科新生入学后提交“公益囊”,通过记录新生在暑假期间参与公益服务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新生家长及服务对象的赏析,从新生入学就积极培育并牢固树立“家国情怀”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感。二是要求每位本科新生在暑假进行经典阅读,书单包括《大学》《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等中华优秀经典书籍,引导新生理解好、运用好、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新生“德”的培育方面久久为功,常抓不懈。
       此外,学校围绕诚信教育工作的推进和部署,在新生中深入开展学生诚信教育,通过对《学生准则》《学生守则》的宣传,上好新生“大学第一课”,引导新生扣好大学生涯的第一颗“扣子”;通过让新生签订《学生自律承诺书》,建立起学生诚信档案制度,从制度上对学生的行为准则进行约束。


广州东校园迎新展板
 
       做好基础保障,给师生最好的家

       为了迎接新生入学,总务处于暑期期间开展了105项维修改造工程。这些工程,包括基础设施、环境改善、公房建设、公房维修、学生宿舍维修、课室实验室改造、饭堂维修改造、文物修缮等各大类。工程任务重、工期紧。为了做到保质保量,总务工作者和施工人员顶着近40℃的高温,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为新学期开学提供了保障。
       针对迎新期间可能面临的种种情况,保卫处提前制定了安保方案,召开迎新动员会,全员参与进行交通疏导和现场秩序维护,通过不间断现场巡查,热情服务师生。保卫处同时还制作了交通指引提示牌,印制了1000份交通疏导温馨提示。此外,保卫处还提前编制了《新生入学安全温馨提示》宣传手册,提前制作了《新生安全教育授课材料》、新生安全教育光盘,发至各院系及每位新生手中,开展新生安全教育。

       风雨中的坚守,责任重于泰山

       珠海校区虽历经了两次台风,校园受灾严重,但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学校各方的强大支援以及迎新志愿者紧锣密鼓的准备下,依旧努力为新生报到创造最佳的环境。校区管委会、总务办、保卫办等部门统筹安排,抢先在开学前紧急维修,并且让工作人员,院系老师及新生志愿者多次检查,保证新生能顺利入住。
       受台风“帕卡”影响,岐关客运公司停止了车辆来往,但为了让滞留在广州校区南校园的同学顺利到达中珠报到注册,经过学校的多次努力,岐关客运公司自广州校区南校园到珠海校区的大巴车重新发车并加派班车,保证了交通的畅通。
       一位物理与天文学院的新生家长表示:“台风过后有一点狼狈,但很快恢复了。对校园满意,满意,相当满意,各方面都很关心孩子。希望孩子在这方面有所发展吧,成为科技方面的人才,今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一位化学与工程学院的新生家长也说道:“前来报到有一点交通不便,但对校园各方面都挺满意的。希望他好好学专业,基础打好,学会照顾自己。”

       开学新起点,梦想从这里启航

       今年,深圳校区的7个新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航空航天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药学院(深圳)、材料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也在东校园开展迎新工作,新鲜血液的加入使这里更加充满活力。而为了给新生们带来惊喜,各个院系也别出心裁,将院系特色融入迎新工作,给各校区的迎新增添了新的亮点。


材料学院迎新点
 
       材料学院高度重视迎新工作,秉承“想在前,做在前,走在前”的理念,让一线教学教师、专职科研人员、博士后等精英骨干担任迎新辅导、班主任。全院上下共同组织、全员参与。在报到现场,不仅为新生准备了温馨纪念礼品和院服,而且在迎新指示牌上采用了各种互联网链接技术,大大增加了新生报到效率。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家长会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迎新工作也顺利如期进行。学院全体人员奔走在报到点、宿舍楼与学校各个角落,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提供最热情的服务与帮助,体现了学院“笑迎新生、用心服务”的宗旨。下午,学院召开新生家长交流会,学院领导与新生家长亲切交流,让家长们对学院的历史发展、办学条件、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升学就业等各个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未来几天,学院将从“大学学习”和“大学生活”两大专题入手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游园活动与专业交流活动,助力新同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航空航天学院的“一站式报到”
 
       航空航天学院通过新生志愿者与学校其他院系志愿者的帮助,实现了“新生迎新生”的“一站式报到”。流程简化,清晰简便。
       海洋科学学院从新生学习和生活需求两个角度出发,从全面导学、精准助学到主动促学三个方面努力提升迎新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学院通过在官微开辟“海科院迎新”专栏,对新生进行迎新指引和专业引导;同时启动“领航计划”,从高年级遴选优秀学生干部作为学长,每一名学长精准对接帮助4名新生,通过微信群和QQ群引导新生尽快了解大学和学院,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新生报到时,学院还向每位新生发放《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系列丛书,推动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导学先行、助学衔接、促学并举,三者结合、相互交融,切实保障迎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海洋科学学院2017级研究生从迎新志愿者手中接过新生大礼包
 
       大气科学学院继续设立家长理事会,家长理事会成员均来自新生年级家长的自愿报名,主要为加强家校联系,助力新生优质成长。学院还设立“大气圈”项目,为每一位新生安排了高年级导生,主要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和了解专业学习,同时促进跨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
       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设置“新生成长伙伴”项目,入校前新老生之间已建立起联络网,及时传递学习、生活资讯。报到现场设置了家长区与新生区,新生在油墨书香充盈的环境中独立完成报到手续。“少年独立则国独立”,逐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是中文系(珠海)学子进入大学的第一步,亦是初入大学的第一课。

       迎新如是说

       “中大啊,校园真的是很大,临江起建,环境也是相当好。校园里面也是十分方便的,有共享单车、超市等等,设计得很人性化。学长学姐们对我们新生也是极热情的,让我们有种来中大就是回家的感觉。虽是台风天气,校园却是一副井然有序的样子,很喜欢这样的校园!期待在中大的四年学习。”
——历史学系2017级本科生 陈映斌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学长如是打趣着在台风天里向学校进发的我们。从深圳到广州,纵然一路被氤氲水汽包裹,但在踏入这所古老校园的那一刻,无法言说的期待与喜悦将旅途的疲惫荡涤一空。青葱的成荫绿树、古朴典雅的红砖绿瓦、热情洋溢的师兄师姐......满足了我暑假两个月对大学的所有幻想。当前百事,待侬担负,不怕半途废,我想,我准备好了。”
——岭南学院 2017级本科生 肖雨

       “中山大学是一所综合类的大学,历史很悠久,但是今天来到这个校园,我却觉得这里很年轻,充满活力,整个校园也很大。虽然下着雨,但是还是能感受到满满的迎新气氛,学长学姐们还有许多工作人员都很热情贴心,我很期待自己在中山大学的生活,我觉得肯定会很精彩。”
——医学院(深圳校区)2017级本科生葛佳蔚

       “中山大学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温暖有爱,学校真的很照顾每个学生,我的辅导员老师还有师兄师姐都很关心我,大家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而且我有在学校稍微逛了一下,校园的配套设施很齐全,包括生活区和教学区等等,感觉以后的校园生活会很方便。在这么棒的大学里,我当然很憧憬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前高中三年都是埋头苦读,现在觉得应该换一种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了,学校有很多有趣的社团和节目,我想多参与其中,我也打算多做一些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
——智能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许玉腾

       “成为研究生,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更进一步地学习。我们本身已经有了五年的基础,所以还是想在医学方面有更大的造诣。希望能慢慢熟悉学校的生活,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都有更大的收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2017级研究生新生 李雪兰

       “第一次当学院的迎新志愿者,帮助学院迎接新生,其实我们从很早就开始准备迎新工作了,每项服务措施都要计划好,写好策划,之后要印宣传册、地图册等等,还有制作院服,这些都是在新生报道之前全部准备好的,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方便新生。今天是新生报道的日子,我们志愿者还要帮他们提行李,带他们到宿舍,带他们去体检,为他们介绍校园,虽然的确觉得很累,但是累并快乐着,最后希望新生们能有一个精彩丰富的大学生活吧!”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2016级本科生迎新志愿者陈聪乐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