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2016毕业特辑】陈小奇校友:涛声依旧,总把校园当家园

中国语言文学系1982届本科校友陈小奇在2016年学位授予仪式(第1场)上的演讲

稿件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陈小奇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6-06-22 阅读量:

       陈小奇,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获得学士学位。现为中国音乐剧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及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及广州市流行音乐协会主席。


陈小奇校友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演讲(钟昊伦 摄)
 
尊敬的罗俊校长、亲爱的黄天骥老师、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
       前几天收到了罗校长的邀请函,很激动,也很荣幸。这份邀请函对我而言,其意义绝不亚于当年高考时中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离校时的毕业证书。高考录取通知书是对我高考成绩的认可,毕业证书是对我四年本科学习成绩的认可,而这份邀请函则是对我毕业后几十年事业成绩的认可。因此,我首先要表示的是感谢母校的培育和多年的关爱,感恩母校!
       今年的题目是《涛声依旧,总把校园当家园》,但大家不要误会,今天不谈音乐,谈谈我和中大的一些故事和情缘。
       当年高考,我的第一志愿报的就是中大中文系,而第二志愿才填了北大中文系。
       这似乎有些不按牌理出牌的意思,其实我想表达的就是一种不成功便成仁、非卿不嫁的决心和姿态。
       我高中毕业后当了六年工人,当时县里文化馆有一位中大中文系的学长,在他那里我听到了很多关于中大中文系的信息,关于它的历史、它的名师等等。从他貌似平淡的语气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校园的魅力、一种校友对母校深深的眷恋与情怀。从此,中大中文系五个字便铭刻在我心中,并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一生。
       1977年我参加了高考,最后名落孙山,据说是作文不及格。1978年卷土重来,结果是勉强达到体检分数线。这次的作文应该及格了,因为这篇作文后来被收入了《中山大学高考作文选》,只是历史却只有可怜的6.5分!幸好当年可以查分,最后才发现历史与地理两门课加起来整整计少了我100分!
       这次劫后余生、“险过剃头”的经历,使我对来之不易的就学机会倍加珍惜。因此,四年的光阴,我和我的同学们没有虚度,也不敢虚度。
       这四年里,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我开始了文学创作与音乐创作的尝试,先后在省级文学刊物和音乐刊物上发表了一批作品。
       而真正的改变,是在毕业之后。我被分配到中国唱片总公司广州公司担任戏曲编辑,从此,完成了一个写诗的文学青年向职业音乐人的转型。
       几十年来,我创作了2000多首词曲作品,并在各种赛事和评选中获得了200多个奖项。这一切,都得益于母校为我打下的坚实的文化基础。母校的求学氛围、母校的文化传统和深厚底蕴,奠定了我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使我能够用现代意识、现代视野去观照和解构民族古老的文化传统,从而让自己走出了一条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流行音乐创作之路。
       在广东电视台为我举办的创作20周年纪念音乐会上,我的一位同窗同学在台下对我说了一句话:“你因母校而自豪,母校因你而骄傲”。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触动,让我清醒地意识到一个毕业生与母校之间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
       一间大学的形象,既取决于其教学的规模和成果,更取决于其毕业生多年的工作成就的总和。因此,每个校友的身上,都背负着母校的期待和重托;每个校友的社会形象,都体现着母校的责任与担当。
       也因此,我从不敢懈怠。我知道,我笔下写出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都必须对得起这五个字--中大中文系。
       毕业34年了,期间,我无数次回到母校,有时是同学聚会,回来探望一直呵护关爱着我们的老师们,有时是参加母校的各种活动。每一次回来,都有一种强烈的回家的感觉。每一次回来,我们都会去品尝一下康乐园的饺子,因为那是我们多年积淀下来的回忆、那是家的味道。
       家就是这样,当你年轻的时候,你会熟视无睹,甚至会忽略了它的存在。而当你离开之后,你才会对它魂牵梦绕,你才会意识到它曾经并永远不断地给与着你内心的那些温暖、那些正能量。
       母校75周年的时候,我为母校的专题片谱写了主题曲《山高水长》,这首歌现在已被定为中山大学校友之歌。这首歌最后的一句歌词就是我内心对母校的真实情感表达:“千百个梦里,总把校园当家园”。
       母校就是我们的家园。在这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的亲人,全世界所有的校友也都是你的亲人。他们会和你相亲相爱,在你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给你帮助、给你鼓励和鞭策,陪着你去践行中大“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去实现中大“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育人目标。
       只要是校友,他们就会永远与你同行。这是中大的校园文化。
       今天,同学们已经到了唱毕业歌的时候了。今后,也许你会从事你在母校所学的专业,也许你会和我一样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只要你把母校的爱珍藏在心中,下一个演讲的人可能就是你。
       所以,祝福你们。也请同学们记住一句话:不管何时,不管何地,我们永远都是中大人。
       北门涛声依旧,校园绿荫依然。中午,我还会和中文系主任李炜兄一起去吃饺子,因为,我又回家了。
       顺便说一下:这学位服很亲切,真的。
       谢谢!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