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以德为先,学以致用

药学院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学生工作育人体系

稿件来源:药学院 作者:丁小球 袁逸佳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5-11-06 阅读量:

        在我校2015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罗俊校长在致辞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十二字才人培养目标,作为临别的希望送给我校全体毕业生。希望毕业生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社会福,为邦家光”,为母校争光添彩,不辜负父母师长的厚望。罗俊校长提出的新时期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既包含了党和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殷切期望,又继承了中山大学的办学传统和理念,凝聚了师生共识,为新时期我校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战略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如何将学生工作育人体系更好地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我校学生工作队伍共同的思考和责任。正如颜光美副校长所说:“罗校长提出的十二字才人培养目标不仅让中大学子明确了自己在大学四年的奋斗目标,同时,也给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药学院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以德为先,学以致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学生工作育人体系。

        一、 以德为先,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新思路

        2011年12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着重强调:“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由此可见,罗俊校长提出的“德才兼备”不仅是一名大学校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体现了中山大学肩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而“德才兼备”的前提是以德为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修养,才有可能达到德才兼备。
        药学院坚持以学生党建为载体,全面加强学生思想引导,提升品德修养,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教育新方法、新思路。坚持在全体学生党员中开展“党员一帮一”活动,营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氛围,并利用党课扎实开展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和诚信教育。以此同时,以新浪博客@药学院党员在线学习和新浪微博@中东百草园为主阵地,搭建药学院党员师生在线学习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学习互动机制。2012年4月,药学院在全国高校率先启动班级微博建设项目,动员各班级通过班级微博建设提升凝聚力,并指导各学生党支部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开展“三严三实”专题学习研讨活动,把组织生活创新和班级微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班级微博平台打造成为传递正能量、发展新党员和引导校园舆情的重要阵地。在党委学生工作部指导下,成功举办学校首届“本科生班级微博策划大赛”和“优秀班级微博评选大赛”,两次活动共吸引我校四校区近200个班级参与。目前班级微博建设项目已在全校各班级推广,反响良好。

        二、 加强领导力培养,培育品牌活动和先进典型

        在今年8月我校2015年开学典礼上,罗俊校长提到“领袖气质”时强调,中山大学“要培养宽广的胸怀与视野,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有勇气,立志成为各界精英和帅才”。领袖气质是一种人格魅力,而后者源自领导力的提升。
        为了加强学生领导力的培养,药学院一方面加强本科学生骨干培养,打造品牌活动。如自2011年开始的“精英飞跃”院系学生干部内培及策划大赛,由药学院团委和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团委共同承办,旨在提高团学干部在学生活动策划、组织和展示的能力,为院系间的团学干部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今年举办的第五届活动共吸引了中大四校区共14个院系的团学干部队伍共100余人参加。另一方面,积极培育研究生学术交流品牌项目,拓展学术视野。在学校研究生院的资助下,药学院坚持每年举办“药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今年8月已更名为“国际药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邀请到美国匹兹堡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奥斯汀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优秀研究生参赛,进一步拓宽药学学术平台,增强研究生对外学术交流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药学院培育了一批学生先进典型,近四年有3位同学获得中山大学大学生年度人物,在刚刚结束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药学院2013级本科生王冬雨参与的项目“中大普仁移动互联网公司”获得创意组金奖。在今后的工作中,药学院还将在陈新滋院士捐资设立的“新知”基金的资助下,通过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为有创业潜质的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

        三、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在公益实践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在谈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时着重强调,要“加强安全公益宣传,健全公共安全社会心理干预体系,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情绪,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维护公共安全。”作为中大药学学子,理应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在食品药品安全公益宣传方面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
        药学院于2011年6月启动了“药公益”项目,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和学校开展安全合理用药宣传和旧药换新药活动。该项目借鉴了香港高校“服务研习”(service learning)的理念,非常重视跟学术课程的密切结合和参与者的自我提升。活动开展四年来,共开展活动90余期,服务群众8万余人次,与广州国盈医药有限公司、广东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等单位建立公益实践和就业实习基地多个,药学院学生参与度达80%以上,其中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度达100%,连续三届参加“志愿服务广交会”并获奖,连续两次获中国青少年基金会项目资助。目前该项目利用新媒体创新性地推出了“互联网+旧要换新药进宿舍”O2O模式,并于今年10月10日在优酷网发布公益微视频“以‘药’为业,服务社会——中山大学‘药公益’项目”,至今,视频点击率已突破42万人次,已成为全国高校最好的健康生活公益项目之一。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