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2015毕业季】辛周平校友:自信进取、谦虚包容永远是人生的正能量

辛周平教授在2015年学位授予仪式(第10场)上的演讲

稿件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辛周平 编辑:刘嘉 发布日期:2015-07-06 阅读量:

        辛周平,2000年至2004年任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客座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蒙民伟数学讲座教授。


辛周平校友在学位授予仪式上演讲(麦宗豪 摄)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家长们,上午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参加中山大学2015届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毕业典礼,很高兴和各位毕业生及老师们分享这个收获的瞬间。首先,我向今天毕业的各位同学送上由衷的祝贺,你们多年的努力和坚持,今天终于开花结果了。今天是你们人生历程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康乐园的新一代天之骄子将要离开中大这个美丽的象牙塔,在社会这个更广阔、更精彩的平台上崭露峥嵘,经风雨,见世面,实现你们自己的梦想和价值,为人类知识的积累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做出卓越贡献。
        尽管我在康乐园呆的时间相对较短,但我和中大的渊源却始于多年前,我有幸和很多中大培养出的世界级的著名数学家像普林斯顿的张寿武院士、现任中大副校长朱熹平教授等有多方面的学术交流。更荣幸的是自1999年开始我就成为中大的兼职教授,和姚正安院长等中大学者有过合作研究,并在中大做过一系列的学术报告,在我培养的博士和博士后中有很多来自中大的毕业生。通过他们,我深刻地了解到中大的毕业生是多么的优秀!所以我从内心认为我是中大的校友,更是中大校训的追随者。
        三十年前我从密歇根大学毕业后,来到了当时全世界应用数学的中心——美国柯朗数学研究所,并在那从博士后一直做到终身教授,于上个世纪末,跟随丘成桐教授到香港中文大学组建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在学术上取得了一点点小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在这些过程当中,我和当代一批最伟大的科学家,像丘成桐教授、Peter Lax教授、Cathleen Morawetz教授、Louis Nirenberg教授等共事,近距离地观察了解了这些学术大师们的人生及事业的成功之道,在此我想和在座各位分享一些感悟。
        第一是不断学习。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大爆炸、知识老化迅速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活到老,学到老”不再是成功的保障,而是生存的必需。大学的过程只是学习的开始,只为我们终生不断学习提供了一个好的初始值。为了抓住新的机会,为了创造新的思想,为了引导新的潮流,要求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学习,永远探索,持之以恒,努力进取,永远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敏感性,才能高瞻远瞩,立于不败之地。我所认识的大师们当中,这是他∕她们的共性。有的到了九十多岁,见面最关心的仍是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
        第二是自信坚持。同学们从象牙塔走向广阔的社会,既面临大好的机遇,更面对新的挑战。追梦的道路绝非平坦,不论从事任何事业,逆境和失败都在所难免,而自信和坚持是克服苦难,最终成功的关键。我曾不止一次听丘成桐教授讲他在解决卡拉比猜想中的曲折起伏和他百折不挠到最后成功的故事。就我自己的科研而言,大部份时间的尝试都是失败的,但我坚持下来,也就做出了一点小成绩。
        第三是谦虚和宽容。我所认识的大师们都是虚怀若谷、平等包容,从善如流的领袖人物。他们的成就和这一素质有着重要的关系,因为谦虚和宽容让你有力量,让你愿意聆听和接纳不同看法和意见,让你更容易理解和帮助他人,能使你成为一位快乐的领袖。谦虚谨慎,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不会怨天尤人;海纳百川,才能够见识广博,目光远大。只有这样,我们脚下的基石才能越垒越多,我们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风华正茂,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不管接下来是创业还是做科研,时代赋予你们的机遇是我们二、三十年前毕业时所无法想象的。就以学术研究为例,现在国家的资金投入,研究设备及其软硬件环境都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美国、欧洲和香港。由于中国的区域广大,发展的不平衡,所提供的机会是其它大多数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这个巨大的可以尽情发挥所有潜能的舞台己经搭好了,只等各位踏上舞台,舞出精彩 !
        最后,我再次衷心祝愿中山大学的各位毕业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做一个“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我再加一个“快乐”的人。
        谢谢!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