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南方日报】本科毕业如何获得北美5所名校博士项目全奖?中大“学霸男神”自有答案 不管读书游戏 找到所爱就不放弃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5-07-10第AII06版 作者:赵琦玉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5-07-10 阅读量: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2011级“学霸”李嘉玮在临近毕业时收到了5封沉甸甸的邮件:北美名校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康奈尔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均向他抛出了绣球,并承诺给予全额奖学金支持。对这样的厚礼,大学4年专业课平均绩点4.3的李嘉玮虽然很兴奋,但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走上他“科技和运营管理”的研究之路。
  很多学弟学妹找到他希望他指点高考、毕业等难题。“找到你所爱。”李嘉玮说,“然后,选好了就不要放弃。”

  申请海外名校有“技巧”

  北美名校商学院的博士项目并不好申请,每个专业每年国际学生数量一般仅为个位数,而运营管理专业则更少,只有2—3人。门槛高,奖学金也高,北美商学院的博士项目每年奖学金约6万美金以上,这从经济层面保障学生能够自由地追求学术进步。
  平均绩点4.1(年级前3)、专业平均绩点4.3,大二就在数学分析专业课当助教;大二考托福考了105分(满分120分),大四为申学再考托福,一下子考了110分高分;大三到哥本哈根商学院,此后开始与导师合作研究项目、确立科研志向……李嘉玮的学习之路仿佛每一步都踩在了点子上。
  “如何才能成为像你一样的‘学霸’?”是李嘉玮这段时间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分享自己的经验。
  “沉得住气”“确立兴趣”是李嘉玮对自己学习特点的总结。
  “我做事情的时候精力比较集中。不做完某个任务就不睡觉,常常熬到凌晨,第二天一大早又忍不住起来继续做。”在大三写论文的“高峰时期”,李嘉玮连续2个月每天坐“足”10个小时,铆着劲读、写、改,而这种苦日子在他看来,“非常有意思”。
  李嘉玮认为,对科研的痴迷和自己当大学教授、教电子工程的外公不无关系。“我的外公对研究也很着迷,即便到了70多岁,他还和学生一起做项目、做计算,用的是最原始的纸和笔。他的桌上总是堆着一沓厚厚的草稿纸。”
  所以当有学弟、学妹咨询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李嘉玮只会回问一个问题:“你喜欢你要选的专业吗?”得到明确答复后,他的建议总是非常简短,却也非常“深刻”:“找到你所爱。然后,选好了就不要放弃”。
  要是不知道何为所爱?“那给自己一个时间周期去尝试。很多人最后失败在于总是摇摆,没有勇气坚持。”这时候,笑起来憨憨的“90后”男生李嘉玮像个成熟的大人。
  和方向一样重要的还有方法。比如让很多人头痛的英语,李嘉玮学起来却驾轻就熟。他认为,这一方面得益于母校——执信中学强大的英语学习传统,另外一方面和自己学习方法有关系。他告诉笔者,自己从大一到大四看的都是国外商学院的全英教材,每一页都舍不得错过,此外自己还有一张外文“刊单”——哈佛商业评论、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这些既是他学习的资料,更是其科研灵感的来源。

  大学就是学术“飞人”

  李嘉玮大三美国交换、大四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他看来,自己大学生涯最关键的一步是确认科研轨道。
  这和他的指导老师、物流工程与管理系老师牛保庄有很大关系。虽然现在他和老师牛保庄合作的学术论文——“关于商业模式和供应链结构的分析和研究”即将刊发在知名期刊上,看起来科研之路顺风顺水,但是当大三尝试寻找研究方向时,一开始充满自信的李嘉玮却遭遇了“像黑夜中前行”的2个月。
  “对自己选择的道路充满了怀疑。”李嘉玮回忆道,尽管如此,自己一直没有放弃论文和材料的阅读。从一开始一天只能阅读一篇英文论文到2个月后一天能够啃4、5篇,李嘉玮不断推翻又重构自己的设想。2个月后,他开始看到“黑夜里的光”——以博弈论为基础理解三星与苹果的竞争关系,并确认其作为科研项目的主题。
  去年以来,李嘉玮和牛保庄一起参加了三次较权威的学术会议,包括华人学者管理科学与工程协会国际年会、美国管理科学与运筹学年会(INFORMS)和POMS—HK年会等,和领域内的学者进行了深层次的沟通和探讨。
  采访中,李嘉玮提到了自己很欣赏1号店董事长于刚。在李嘉玮看来,这位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决策科学的博士除了在学界相关领域做到极致,还用自己的研究推动了市场发展。李嘉玮说,自己对物联网很感兴趣,未来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和现实生活产生关联。

  学霸也爱玩游戏做公益

  在生活中,“学霸”也和大多数大学男生一样爱玩游戏,最爱玩Dota、炉石传说、暗黑之门。“拼命三郎”李嘉玮认为“平衡”“劳逸结合”也很重要。
  “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不一样,高中有人帮你把时间排满,大学只能自己‘keep balance’(保持平衡)。”平时,李嘉玮还平衡出固定的时间参加为外来工子女提供免费教育培训的公益活动,并担任公益项目的理事会助理。
  谈到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阅读碎片化问题,李嘉玮直言“现在不少人不是碎片化时间在阅读,而是整段整段地都投入碎片化信息里。”李嘉玮认为,完整的成系统的阅读依然重要,搭好骨架,对理解知识点和个别现象很有帮助。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5-07/10/content_7447592.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