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2014年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ASC14)总决赛在中山大学落下帷幕。16支代表队的“最强大脑”们经过5天激烈角逐,在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上决出胜负。上海交通大学夺得总冠军,中山大学打破世界纪录并摘得最高计算性能奖。
参赛选手不仅人人数学了得,不少人还精通计算机编程、大气物理、偏微分方程等其他学科。在历时5天的总决赛中,选手们比拼了四道考题。其中第一道考题是国际通行的Linpack基准测试,在3000W功耗限制下,东道主中山大学的同学以每秒9.272万亿次的运算速度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超算难就难在对应用的理解,所有的计算方式、计算性能都要从此入手。”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大四的选手小陈说。
此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首次参赛就获得亚军,成为大赛的最大“黑马”,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支队伍获应用创新奖。
近年来,我国超算在硬件建设上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天河1A和天河二号三次夺得TOP500冠军,并且计算力从2000万亿次提升到5亿亿次,提升了将近20倍。相比硬件的快速发展,我国在超算应用领域十分薄弱,九成以上的超算软件都依赖国外。这也导致我国虽然拥有性能很强的大型超算系统,却缺乏相匹配的大规模并行软件,很多大型超级计算机不得不拆分成小规模的集群来跑应用,大系统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中山大学校长许宁生表示,随着超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超算人才将成为世界各国的稀缺资源。他强调,“少年强则中国强”,人才培养将是未来中国成为真正超算强国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