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2014年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组委会宣布,ASC14总决赛将于4月21日-25日在中山大学举行,ASC14由亚洲超算协会、中山大学和浪潮集团共同主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普渡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匈牙利密什科尔茨大学、韩国蔚山科学技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等16所高校入围总决赛。据介绍,南洋理工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是首次参加ASC大赛,但两所高校初赛成绩表现优异,成为杀入决赛的两匹黑马。
据组委会介绍,本届ASC14初赛有三大特点,一是参赛队伍规模大、实力强,82所大学中不乏世界级强队;二是赛题极具挑战性,除方案设计和理论分析外,参赛队还必须实际动手完成一个前沿应用的架构迁移和并行优化;三是参赛队提交方案各局特色,整体水平远超往届。例如,南洋理工大学在开源量子分子动力学计算软件Quantum Espresso赛题中表现出对凝聚态物理的深刻认识,从物理的角度出发全方位把握应用优化;太原理工大学在三维纵横波(3D-EW)分离的弹性波方程应用优化中,应用运行时间从原始串行的9000多秒大幅并行优化到21秒,在4个运算节点上实现了400余倍的性能加速比。
ASC14初赛完成了竞赛组委会的四大命题,参赛队伍将在总功耗3000W的限制条件下做出超算系统设计方案,完成HPL、Quantum Espresso和3D-EW共3项应用测试与优化。而决赛环节将更具挑战性,组委会方面透露,16强参赛队将在3000W功耗约束下自行设计构建超级计算机并完成要求的各项应用优化赛题比试,同时,还将在坐落于中山大学校园内的广州超算中心的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上进行一项应用赛题的并行优化比拼,最后再完成竞赛呈现答辩。
在初赛四大命题的基础上,ASC14总决赛增加了LICOM(中科院大气物理所自主研发的海洋环流模式)、SU2(斯坦福大学开发的一个开源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两大应用,并在决赛当天公布一项神秘应用。
ASC发起人、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表示,我国在超级计算机技术上取得了大幅进步,比如我国自主研发的天河二号、神威蓝光等都得到了世界的肯定。可以说我国正从超算大国向超算强国迈进。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能力举办世界最大规模的超算竞赛,从而进一步快速推动超算应用发展和人才培养。
中山大学副校长朱熹平教授认为,超算的应用发展是发挥超级计算机作用的关键,举办世界大学生超计算机竞赛可以让更多人认识超算、熟悉超算和热爱超算,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积极参与和投入到超级计算机的科研和行业工作中,对超级计算的应用发展可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朱熹平教授表示,中山大学高度重视高性能计算的研究,该校已经成立了超级计算机学院和超算研究院,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交叉学科研究的平台。据了解,中山大学超级计算机学院将下设计算科学系、超算软件工程系、超算应用系、超算培训部等四个教学和人才培养单元,布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在内的一批科研平台。此外,中大还成立了超算研究院和大数据研究院,重点开拓超算应用研究、大数据分析并为政府决策服务。
另外,组委会还宣布,将设立e Prize计算挑战奖,颁给竞赛中获得超算应用最高扩展性与性能优化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