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中山大学舞蹈团、巴扬琴乐团为师生们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当晚,梁銶琚堂内座无虚席,在观众们的翘首企盼中,舞蹈团、巴扬琴乐团2012-2013学年课堂教学汇报专场演出如约拉开帷幕。舞蹈与乐曲美妙交汇,让人沉醉在这个孟夏夜的艺境之中。
群英荟萃,“舞我天地”
舞蹈演出分为两部分:上半场是“会课”,展现日常教学内容,各种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组合,文化衫加舞蹈裤,简洁统一且不乏青春活力;下半场是舞蹈团剧目展示,舞者们换上美轮美奂的服装,精心的编排、扎实的基本功,表演了《孤鸿》、《未了情》、《且吟春雨》等经典作品,体现出“业余队伍的专业水准”。
此次专场演出的200多名舞者中,有刚加入舞蹈团不久的大一学生,也有独挑大梁的准毕业生,更有毕业多年的校友。1998级校友黄洁安是舞蹈团的“元老”,毕业十年之后仍无法割舍对舞蹈团的感情,去年开始再次回到舞蹈团参加训练。舞蹈带给他的,凝结在“快乐”两字之中。相对丰富的社会阅历使他更容易理解舞蹈作品里的感情。他参演的《翻身农奴把歌唱》是整场演出的压轴节目,将贫苦百姓的钢铁意志、力量与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对于即将离校的准毕业生来说,这场演出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的钟毅坦言“有些忐忑”,这是2009级第一台领衔的演出。减少失误,给观众呈现最美的一面,是他们一致的目标。他透露,尽管面临着就业、出国、考研等诸多压力,准毕业生们每次都会准时参加排练。身着素衣,头佩青巾,闪转腾挪,七名男子化身“竹林七贤”,将《孤鸿》的古典意韵展露无遗。
低年级的学生亦不甘示弱。南校区2011、2012级的舞者表演的《新阿里郎颂歌》,是每届新人必修的剧目。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届届舞蹈团新成员循着师兄师姐的步法,在舞蹈中成长、“悟道”。
一鸣惊人,“巴扬”绽放
本次专场演出的另一主角,是组建至今仅五个月的中山大学巴扬琴乐团。这个九人乐团,用巴扬琴这种尚不为人所熟知的乐器,演奏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第一次在师生面前精彩亮相。整场演出,乐团奉献了《寂静的平原》、《爱美丽圆舞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只差一步》、《傣家欢庆泼水节》、《拉德斯基进行曲》等六首曲目。他们希望通过悠扬的旋律勾起观众们对过去的记忆,同时向这些经典曲目致敬。
巴扬琴是手风琴家族中的一员。与传统键式手风琴不同,它的键盘由一粒粒圆形键钮组成,蛇行排列,相邻的三个键钮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这样的设计使得它的音域更广,声音更富金属性和穿透力。
严师高徒,步步“精心”
自1995年创立以来,中山大学舞蹈团曾在校内举办四次专场演出。随着舞蹈团规模的不断扩大、训练方法的日趋成熟,排练效率也越来越高。这一次演出,仅短短的半年时间,从课堂教学汇报小型专场的设想,到申请场地、增加剧目、租借服装,再到与巴扬琴乐团合作……舞蹈团指导教师武昌林说,这是个“滚雪球”的过程。
从事艺术教育工作38年的武昌林深谙“舞蹈就是悟道”之理。“想学跳舞,要先学会做人。”武昌林说,“在排练室敢于面对镜子,在舞台上就敢于面对观众,出了社会就敢于面对任何人。”舞蹈所蕴含的深厚文化会让所有参与其中的人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舞者自然就能沉下心专注于学习。同时,舞蹈是群体的艺术,在表演中,只有每个演员摆正自己的位置,整场表演才能取得成功。不仅是舞台上,舞台下的工作人员也是如此。
在专场筹备阶段,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投入排练,从灯光设计、服装租借到门票印发、清洁打扫,武昌林样样亲力亲为。演出当天下午两点开始的彩排,灯光、音响等各部门的协调,演员一遍又一遍的走位,在他的调度下进行得井然有序。
作为舞蹈团的指导教师,武昌林带领和陪伴学生们走过了十八个年头。如他自己所说,有时会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斥责和无情的打击”。学生们都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越是严厉,感情越深。武昌林的另一独门绝招“红烧肉”,令多少舞蹈团学生心向往之、在多年后仍然念念不忘。一锅看似平常的菜肴,是挥汗如雨辛苦训练后的夜宵,更是代表了老师的认可与鼓励。即便毕业多年,曾在舞蹈团呆过的校友回忆时仍然满怀眷恋。
今年的专场演出,可以说是中山大学舞蹈团十八岁的“成人礼”。理想和技艺在每一届的舞蹈团成员的更迭中延续、发扬,无需奖杯或是奖章,这是对舞蹈团所有成员最大的褒奖。
巴扬琴与中大结缘,不能不提到刘继东。2011年底,从俄罗斯求学归来的刘继东来到中山大学。此前,他师从世界巴扬琴演奏大师奥列格•米哈伊洛维奇•沙洛夫,在俄罗斯学习巴扬琴演奏,在2003年4月“波罗的海杯”国际巴扬手风琴大赛上一举夺魁。除了教学,刘继东还致力于研究巴扬琴制造工艺。他的愿景,不仅要把巴扬琴这种乐器带回来,更要将它的工艺在中国推广。他希望通过这场演出,中大的师生开始认识和喜爱巴扬琴,让巴扬琴在中大乃至全国落地生根。今后,乐团还将继续补充新鲜血液,加紧训练,为文化普及和各种演出作好准备。
艺术本就不是高高在上的学问,它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渗透于每个人的血液和灵魂。专场演出是一个缩影,是一次小结,更是一场宏大盛宴新的开端。在这个让中大师生畅享芭蕾、话剧、黄梅戏等高雅艺术的五月,属于中大人自己的舞蹈与乐器碰撞交辉,追寻艺术的脚步轻盈而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