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汪洋,毓仁作圣。
大学毕业,此其发轫。
植基既固,建业立名。
登峰造极,有志竟成。
为社会福,为邦家光。
勖哉诸君,努力自强。
——中山大学毕业训词
庄严肃穆的梁銶琚堂内,洪亮的声音字字铿锵,这是中山大学给每位毕业生的特别馈赠——聆听孙中山先生毕业训词。

毕业训词,母校的特别馈赠

您有力的一握,我前进的心更加坚定
今夏,又将有一万多名毕业生,走出这所南方的学校,打开另一扇异彩纷呈的大门。同样是九十年前的夏天,风云巨变的时代里,孙中山先生留下了饱含希冀的48个字,并在学生毕业式之时,委托总参议胡汉民代表其训导。自此,几乎每年离别之际,毕业训词都将带着母校最美好的希冀和祝福,深深铭刻于毕业生们心中。
伟人手创 遗泽余芳
饱含激情的毕业训词诞生于一个热情昂扬的时代,恰如亲手创立中山大学的孙中山先生所说,“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而那个风起云涌的岁月,正迫切地需要有独立思想和精神的大学。怀着这样的理想,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了国立广东大学和黄埔军校,着力培养国家的管理者和革命力量。这所由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科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组建而成的大学,也于原三校学生毕业之时,迎来了孙中山先生的毕业训词。
1926年8月,为纪念逝世的孙中山先生,国立广东大学改为国立中山大学,宣读毕业训词也因此成为缅怀先生与激励学生的重要仪式。
自1982年11月27日,我校举行首批授予硕士、学士学位颁发证书典礼后,其形式和地点几经更易,最终于2007年形成如今的体制。那一年的典礼,不仅囊括了学位服和权杖两个元素,更将宣读中山先生毕业训词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程序。当日,康乐园齐聚本、硕、博约1万多名毕业生,校长及主礼教授由权杖引导入场,校长庄严宣读毕业训词,让毕业生聆听最后一次教诲。

成长

一生的信仰
据校长办公室主任陈望南介绍,“此前,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大还有这样一件‘宝贝’。”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望南主任从浩瀚的校史中发现了这份创校者训词,并写进了当年黄达人老校长的毕业讲话中,后来历史系刘志伟教授提议,将其作为典礼的重要程序之一,且一直延续至今。
“其实训词的道理很简单,就是长辈对晚辈的深切希望和谆谆教诲,我们将其融入典礼,能够塑造更强的仪式感,让每个毕业生都铭记一辈子。”时至今日,第一次正式宣读训词时的场景,陈望南主任仍历历在目。“当时现场鸦雀无声,气氛庄严肃穆,每个毕业生都认真聆听,”他激动地说,“今年已经是第六年了,只要成为传统,它就会变为经典。”
毓仁作圣 有志竟成

陈春声教授:读书是没有极限的
“我最喜欢‘毓仁作圣’四字,这是一种心灵的超越,也是人生自我境界的提升。对于毕业生们而言,大学毕业只是漫长人生里程的开始,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达到一个完美的境界。”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教授表示,“从最初诞生到如今成为每届毕业生铭记一生的警言,训词已历经了整整九十年。虽然时代不同,但这份希冀和鼓励却永远不会落伍。”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毕业意味着一段旅程的结束,意味着象牙塔生活的落幕。但书与知识,却应当成为其一生的追求,”陈春声教授意味深长地说,“每年我赠予毕业生的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读书’,因为人生可以自己掌控的事情就是读书,读书是没有极限的。”

李宝健教授:为社会造福,为邦家争光
关于训词,李宝健老教授也提醒毕业生,大学毕业是很值得高兴的,但学习没有止境,这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他说:“训词告诫每一个学生,有志气才能有成功的希望,从今往后要开始建立自己的事业,并为新的理想不断努力,最后为社会造福,为邦家争光。”

康北笙教授:“有志竟成”很重要,只有坚持方可成功
参加了无数场毕业典礼,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学生,今年毕业典礼唯一一位执权杖的女教授康北笙,对训词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大学毕业其实只是一个基础,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有志竟成’很重要,只有坚持方可成功。”她还说,“其实‘登峰造极’未必要求你一定要比别人强,而是说要不断攀登人生高峰,尽自己的能力将每件事做到最好,我想这便是当年孙中山先生对年轻学子的殷切希望。”
对此,程焕文教授也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顶峰,征服了它就是胜利。不论在怎样的位置上,只要相信你的存在使民族复兴有独特的意义,那么,你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夏老:训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一种“正能量”
虽然每一位教授对训词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毫无疑问,这短短的48字充满了浓浓的正能量。已95岁高龄的夏书章老教授表示:“训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一种‘正能量’。年轻人应该仔细考量自己的人生,聆听训词首先就给了他们一个引导,要自强,要有正气,不能过于追求名利,大学不是用来培养官僚的,孙中山创办中大的意义也不在于此。”
学以致用 明辨笃行
即使未曾亲耳接受庄严训词的谆谆教导,未曾熟谙每一字词的音律内涵,但从中大走出的每一位学子,无不用行动践行着它的理念,延续着中大独立自强之精神。

匡宇斌校友:只有长期坚守,才能最终脱颖而出,达到一定高度
1989年毕业的匡宇斌校友,是管理学院成立后招收的首批本科生。也许没人想到,曾为康佳彩电掌舵人、创维海外业务负责人的他,也有“栽跟头”的经历。“刚毕业时,所分配单位要求我回学校改派,那年6月到7月,整整一个多月我都在广州找工作,天天早出晚归,终于得到在一所中学任教的机会。”3年后,匡宇斌成功进入深圳康佳集团有限公司,并一直做到多媒体事业部总经理。
正所谓“登峰造极,有志竟成”,毕业典礼上,匡宇斌校友告诫师弟师妹们:“人生之路上,要认清自我,自主选择。有了一定远见和境界后,还要不断努力和进步,不放弃。只有长期坚守,才能最终脱颖而出,达到一定高度。”

方敏校友:拥有一个柔软而利他的心,会使你坚定地迎接各种挑战和变幻
作为演讲校友中唯一的女性,已经“建业立名”的天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敏,带来更多的则是“心灵鸡汤”——“人生意义是因你的存在而使更多的人群与生命受惠,拥有一个柔软而利他的心,会使你坚定地迎接各种挑战和变幻。”
她还希望,在大学毕业之际,人生开启新征程之时,师弟师妹们能够以一颗纯粹、透明的心,投身社会,接纳一切,在实践理想的同时,为社会造福,用知识和梦想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马兆畅校友:要立大志,但是要从小事做起
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的校友马兆畅,用多年来工作和创业的经历告诫后辈:“做人应胸有大志,但要从小事做起。而坚强的意志和上进心,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勖哉诸君 努力自强
正如中山先生所言,“大学毕业,此其发轫”,对于即将告别过去的同学们而言,毕业只是另一个新阶段的开始,而熔铸在训词里的美好希冀和恳切教导,则将伴随每一位毕业生终生。

一定要拍下最美丽的一刻

看,我与校长的合影
“我想我会记一辈子!”来自生命科学院的海霞激动万分,“‘有志竟成’这句话我在很多场合都听过,但今天印象尤其深刻,未来我会用这句话不断鼓励自己,希望无论在意志、品质还是性格方面,都更加坚定,达到孙中山先生的要求。“
其实,学生态学的她还有一个小秘密,那就是未来能为家乡做一份贡献。“我来自新疆,那里干旱、缺水、生态脆弱,当初之所以报考生态学,就是想学有所成,有一天能改善家乡的环境,我想这就是中山先生希望的‘为社会福,为邦家光’吧。”海霞简短的话语中流露出笃定。

石头剪子布,毕业不落幕
与海霞不同,来自生物学系的黄同学感受更多的则是有关个人发展的启示:“我希望自己能够‘登峰造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别人生命中的惊叹号!”她还说,“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我明白了很多,也能够更加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未来,我会不断‘有志竟成’、‘努力自强’的!”

毕业了,了不起!

传承中铸就中大精神
毕业训词的宣读声犹然在耳,中山先生的希冀也延续至今。铿锵训词之下,中大学子应对自己有怎样的要求?许宁生校长曾在一次讲座中给出了答案。他认为,中大学生应该具备“专业素质、人文关怀、领袖气质、国际视野”,而这些品质的养成,既要在“学海汪洋”中“毓仁作圣”,又需时刻勉励自己“登峰造极”、“有志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