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

【2013毕业季】我所亲历的毕业典礼

稿件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文/池健儿 图/陈佩欣 郭中飞 凯赛尔 张丹燕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3-06-25 阅读量:

以毕业名义 享最大“恩宠”


  昨天,四场毕业典礼已完美谢幕;今天,新的毕业典礼继续上演。毕业学子刚入场,大屏幕上就播放起暖场视频,精彩内容博得阵阵掌声;可爱的中大电视台导播把场景切换到现场,抓取的搞怪场面引来阵阵笑声……
 


恭迎主礼教授! 


  “全体起立!恭迎主礼教授!”主持人雄浑的话音刚落,礼堂大门缓缓打开,校歌响起,在中山大学权杖的引领下,许宁生校长和各院系主礼教授庄严入场。象征学术高洁、锐意进取的中山大学权杖在荧幕中熠熠生辉,主礼教授端坐于主礼台上,面带微笑,亲切地注视着台下即将毕业的学子,场面庄严神圣!
  这就是2013届毕业学子在梁銶琚堂中所亲历的毕业典礼。其时,四校区毕业学子齐聚南校区梁銶琚堂,共同见证这终生难忘的历史时刻!
  在台上的短短几秒钟内,毕业学子们激动万分,以各自的方式表达着此刻的心情:或与校长真诚握手,或与校长深情抱拥,或与校长合影留念……
 


 一次登台,一次握手

 


校长,看镜头! 


  岭南学院09级欧同学下台后,激动之情难以平复:“毕业典礼比我想象中还要庄严神圣。今天最难忘的是见到了许宁生校长并和他握手啦!”
 


 校长,请为我签名!


  伊同学今年拿到了管理学院会计双学位,在握手礼时,她请校长签名,引来台下一片羡慕,她兴奋地说:“我梦想成真了!”
 


“最不后悔的事,就是来到中大” 


  藏族学生旦增旺明、阿里、格桑次仁依次为校长献上哈达。旦增旺明深情地说:“最不后悔的事,就是来到中大”;而阿里赠给校长的哈达是上大学时父母送给自己的祝福礼物,现在他将祝福送给了校长,送给了中大;格桑次仁骄傲地说:“感谢中大,为中大而自豪。”
 


校长,我是金成坤,我毕业了! 


  一位来自韩国的国际汉语学院毕业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他是全场年龄最大的毕业生金成坤,今年50岁,之前在韩国从事服装生意,上大学一直是他的梦想。2007年来到广州后,金成坤得以进入仰慕已久的中山大学学习,现在学业有成,他感到很骄傲。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毕业咯!
 


 这边风景独好


  与此同时,二楼观礼场上的亲友们和端坐主礼台上的教授们也感受着这份感动和快乐!资讯管理学院李同学的母亲专程从杭州赶来,看到女儿从校长手中接过毕业纪念册时,心里很是骄傲。外国语学院Prof. Wendy Bowcher迎来她首批博士毕业生,目送着学生毕业,这位来自澳大利亚的教授倍受感动。
 


 我们的典礼,因你更美!


  2013届的所有毕业生,以毕业的名义,享受着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与校长近距离接触,让亲友不远万里赶来,和恩师同窗尽情合影……
 

八分钟的精彩 一辈子的教诲


  今年毕业典礼新增了校友代表演讲环节,每场毕业典礼校友演讲八分钟。校友们来自不同院系、不同年级、不同领域,带着对母校的感恩,再一次亲历毕业典礼。

  “只有勇敢地走出去,才能更完美地走回来”


赖淦锋校友:只有勇敢地走出去,才能更完美地走回来


  岭南学院1998届毕业生赖淦锋校友带着商界人士的利索风度走向演讲台,向主礼台上的老师鞠躬致敬。
  说起自己的毕业典礼,曾经的画面又浮现眼前:“1998年的6月,毕业的那天,在梁銶琚堂,我就如现在的同学们一样,满载着师长与父母的殷切期望,告别母校,告别师长,告别亲爱的同学,意气风发,憧憬未来,开始人生的新征程。”
  谈到毕业后赴香港、美国深造,他说:“我相信只有勇敢地走出去,才能更完美地走回来。”并希望毕业生能够具备激情、胸怀与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是走向成功必备的三要素。
  岭南学院09级彭同学听完后,受益良多,特别是“思维模式差异”的思考方式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两点对她启发很大。

  “不做替代别人的事,要做别人无法替代的事”
 


施少斌校友:不做替代别人的事,要做别人无法替代的事


  “有一种离别叫做大学毕业。”1989届校友施少斌在舞台上不无感慨地说。
  现在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变化的时代,他希望中大学子不忘科技领先,保持锐意进取的品质,突破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以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不做替代别人的事,要做别人无法替代的事。”

  “只要有梦想,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
 


许良杰校友:只要有梦想,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


  时隔22年再次回到母校,资讯管理学院1991届毕业生许良杰校友自信从容之中难掩激动之情,此次受邀回校与师弟师妹分享自己的感悟,他感到很荣幸。
  演讲中,他用自己的心得感悟与毕业生共勉:一要勇敢做选择,二要积极去改变,三是在多元化的社会中要尊敬和追求“平凡的成功”。最后,他将钱伯斯的名言转赠大家:“只要有梦想,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令毕业生倍受鼓舞。
  作为资讯管理学院第一个上台受礼的毕业生,吴同学在台上等候期间,站着聆听许良杰校友八分钟的演讲。受礼完毕,她很激动:“现在我的毛孔都是张开的,你能想象我现在的心情吗?我刚才站着听完了师兄的演讲,他还看了我一眼,他的故事很励志,让我很感动。”

  “踏入社会前的最后一课”
 


朱永平校友:踏入社会前的最后一课


  法律系1987届朱永平校友以“我是中山大学法学院毕业”而自豪,从在饭堂吃出虫子的故事告诉大家,培养敏捷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而良好的生死观是做正直人的基础;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大家,要感谢折磨你的人才能功成名就。“今天,是你们踏入社会前的最后一课,你们的人生的彩排即将结束。”他对毕业生说,“人生是一张单程票,既然买好了这张票,就带着梦想上路吧!”

  “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引领世界、改变世界”
 


张杰铭校友: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引领世界、改变世界


  随着主礼教授们一起入场的,有一位身穿学士服的男生“混入”其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就是国际商学院2010届毕业生张杰铭校友,是受邀校友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国际商学院第一批毕业生代表。“我穿学士服不是因为它比较显瘦”,他的幽默引来台下一片哄笑。
  回忆当年经历的毕业典礼时,他不无俏皮地说道:“我事先故意把学士帽上的流苏挂反,上台后再请校长为我扶正。”他认为,这个拨穗的过程,寓意着我们学业有成,可以毕业了!他希望师弟师妹们要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引领世界、改变世界,而不是仅仅跟随”。

  校友短短八分钟的演讲,不乏经验总结、人生感悟、建议分享,即将跨出校门或继续深造的毕业学子都能从中汲取到所需的力量和养分,甚至受益一生。
 

忆往昔毕业岁月 寄当下毕业学子


  主礼教授们感受当下毕业学子庄严而隆重的毕业典礼,不禁追忆往昔的毕业岁月。
 


中大是我们一生的印记 


  黄天骥教授是中文系1956届毕业生,他回忆道,50年代也没有毕业典礼,毕业的时候学校会举行毕业聚餐。毕业后,他留校任教,亲历了毕业典礼的恢复与发展。他认为,毕业是人生的大事,庄严的毕业典礼能够加深学生对毕业的重视。毕业典礼也是一个教育过程,同学们在仪式中受到爱校情操的感染;对老师本身也是教育,作为权杖执掌人,黄天骥教授感觉很幸福。毕业典礼上学生穿学位袍、戴学位帽、和校长握手,时间虽然短暂,但校长与学生的握手凝聚了中大全体老师对毕业学子的祝愿。他希望大家要珍重这一时刻,自己走好将来的路,走出康庄大道。而不管走到哪里,中大的印记都将伴随大家一生。
  外国语学院常晨光教授是中大外语系1989届硕士毕业生和2005届博士毕业生,他回忆道,中山大学80年代的毕业典礼已初具规模,但很简单,并没有为每一位毕业生进行学位授予。近几年,他又以师长身份参加学生的毕业典礼,见证了这一仪式的发展。他认为近年来学校对于毕业典礼越发重视,这很有意义,每年权杖出场都会引起轰动,而今年新增的校友演讲环节很不错。他希望毕业学子能够“常回家看看”。
  翻译学院王宾教授是英语系1967届毕业生,他们当年没有毕业典礼,毕业后就都散了。对于今天的毕业典礼,他印象深刻的也是新增的“校友演讲环节”。


  威严权杖,中大精神在此传承;精彩演讲,毕业典礼在此创新。一次登台,一次握手,这是属于我们的毕业典礼;一番致辞,一句寄语,这会凝成我们的毕业记忆。我们即将结束人生的彩排,开始真正的人生大戏!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