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头条

首页 > 中大头条 > 正文

能源及交叉功能纳米材料国际研讨会在深圳光明顺利召开

稿件来源:先进能源学院 编辑:王冬梅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3-11-10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徐鸿昭)群贤毕至,共聚光明。11月6日至9日,能源及交叉功能纳米材料国际研讨会在光明天安云谷国际会议中心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山大学主办,中山大学先进能源学院联合三环集团、中山大学绿色化学与分子工程研究院和广东省高等学校功能分子工程基础研究卓越中心承办,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粤港澳高校能源科学与技术联盟、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和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协办。英国萨里大学校长逯高清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院士担任大会主席,中山大学先进能源学院院长姚向东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国内外近20名院士和150多名优秀学者应邀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现场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余璟,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娄岩峰,深圳市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邱浩航,深圳市光明区副区长王崇峰,中山大学副校长邰忠智,以及光明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光明区发展改革局、光明区科技创新局、光明区教育局、光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光明区新湖街道、光明区住房和建设局、工信部电子五所、三环集团深圳研究院、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部分代表企业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和嘉宾应邀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和主论坛。

本次会议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结合深圳市“20+8”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和光明科学城建设总体规划,围绕绿色低碳、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构建更加多元、绿色、可持续的未来发展新格局,聚焦国际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科学前沿和具有市场化前景的关键技术等科技和产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姚向东教授主持开幕式

11月8日,大会开幕,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中山大学先进能源学院院长姚向东教授主持。

高松校长致欢迎词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院士首先致欢迎词。高松校长代表中山大学和大会组委会,对与会院士、专家学者、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对深圳市、光明区一直以来对中山大学建设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高松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山大学和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发展建设情况。他指出,中山大学扎根大湾区办学,已形成三校区五校园十家附属医院的办学格局和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布局,当前正处在奋力建设“双一流”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在深圳市和光明区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于2018年6月正式开工,重点布局“新医科”“新工科”,聚焦服务支撑国家战略和深圳创新发展战略,2023年6月顺利完成一期建设。经过五年的发展,已初步建成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厚、办学和管理模式日趋成熟并充满深圳特色的高水平现代化大学校区。

高松校长向与会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发出了参加中大百年校庆的邀请。明年是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学校将进入新的百年征程,期待大家百年校庆再聚中大,再聚深圳。

余璟副主任致辞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余璟代表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致辞。余璟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内外发展大势,提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作出了建设能源强国、实现“双碳”目标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0年,深圳新能源产值超过三千亿,增加值达到809亿,同比增长16.1%。在核能、光伏、储能、氢能等领域拥有一批知名龙头骨干企业,并专注研发产业链、价值链、技术链中高端环节,已初步形成总部研发优质资源集聚态势。能源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大幅提速,未来能源结构日趋多元化。目前深圳的清洁能源在供电结构中占比达8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

余璟副主任对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期待。她提到,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是深圳市“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高校校区,紧密契合深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20+8”未来产业发展和创新发展战略进行学科布局。布局建设的先进能源学院、材料学院、先进制造学院等更是为深圳市能源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山大学在光明区这片热土上扎根、发展,融入光明科学城的规划、建设,是光明科学城重要的人才培养和输出中心。她祝福中山大学未来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在新能源等新工科领域持续发力,进一步加强产学研融合,输出更多优秀人才、产出更多标志性科研成果。

娄岩峰副主任致辞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娄岩峰代表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致辞。娄岩峰副主任介绍了深圳市科技创新和能源领域发展情况。他指出,深圳是一座充满创新要素的城市,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估中,深圳连续三年位列第一。深圳非常重视研发投入,2022年深圳的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了118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81%,比例已经超过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创新型国家的水平。深圳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9年全国排名第一,国家创新技术企业突破了2.3万家,高新技术产值突破3万亿,增加值突破1万亿。

深圳市高度重视能源领域,深入贯彻落实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十三五”期间新能源创新载体数量增长一倍,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部分前沿技术领域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未来将重点推进先进核能、智能电网、新型储能、海上风电、氢能等的技术创新,建设新兴能源产业发展高地。

娄岩峰副主任同时对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未来的建设发展提出几点希望。他在致辞中提到,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经过五年的全面建设和快速发展,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地为深圳科技创新输送人才。近年来又重点在科研合作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了合作力度,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未来,希望以本次能源及交叉功能纳米材料国际研讨会为契机,充分发挥高端学术平台沟通交流的作用,更加全面深入对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融入光明科学城建设深港“半小时科研圈”,为深圳、大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邱浩航区长致辞

深圳市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邱浩航代表光明区委区政府致辞。他指出光明区是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是国家批复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肩负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光荣使命。光明区聚焦材料、信息、生命三大领域,布局建设了“9+11+2+2”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目前,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已经入驻,中能高重复频率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已经启动建设,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设施等装置正在有序推进。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筹)这两所高水平研究型的大学,都布局在光明,为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提供重要关键支撑。同时,光明的产业基础也很扎实,在新材料领域,光明拥有华星光电、贝特瑞、欣旺达等一批龙头企业和439家规上企业,2022年该领域产值超1100亿元,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一;新能源领域聚集了创维光伏、三环电子、科陆、美的等一批领军企业,预计2025年产值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光明区科研、高校、产业和人文生态要素集聚、禀赋优越,将努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为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产业科技创新源源不断提供动能。

邱浩航区长对中山大学将此次会议安排在光明召开表示感谢。他感谢主办单位中山大学,把全球能源材料领域的20余名院士、百余位顶尖专家邀请到光明,一同为光明科学城建设和能源材料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增添动能。此次大会的召开,对推动能源材料领域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进一步提升大湾区产业发展能级,具有重要引领示范作用。期待与会专家、学者、科学家、企业家闳言高论,碰撞出更多新观点、新理念、新思想,也诚挚邀请与会代表持续关注光明、常来光明,积极支持和参与光明科学城建设。

逯高清院士致辞

本次大会主席、英国萨里大学校长逯高清院士致辞。逯高清院士首先代表大会向大力支持会议的深圳市委市政府、光明区委区政府、国内外远道而来齐聚光明的专家教授表示感谢。他提到能源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能源和材料科学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会议议题都很前沿、关键。他希望在座的年轻学者能迎难而上,坚信大家合作共进,一定能创造更多成绩,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逯高清院士作报告

随后,会议进入大会主报告环节。逯高清院士作了题为“Innovation in Energy Materials for Green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Storage”的大会报告,回顾了他在氢气制备和氢气储存技术方面的多年研究成果,尤其是与华人学者之间的成功交流合作经验,分享了他对于新能源方向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的见解。他呼吁现场学者共同努力,将突破性、原创性的成果应用于实际并造福国际社会。

江雷院士作报告

江雷院士作了题为《仿生超浸润界面体系——基于量子限域超流的能量转换/化学反应/信息传输》的大会报告,他结合团队在仿生材料和超浸润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围绕团队近年来提出的离子/分子超流现象是生命超低能耗物质输运、能量转换和信息传输的科学本质,深入浅出地分享了他在学科交叉和原始创新方面的见解。

洪茂椿院士作报告

洪茂椿院士作了题为《稀土医用纳米材料及其在肿瘤精准诊疗应用》的大会报告,详细的介绍了近年来我国稀土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背景、现状及以此为基础的肿瘤诊疗一体化、分子探针研发等研究内容。他提出要发挥中国稀土优势,将稀土材料用于医学领域中,突破国外技术限制,并对稀土纳米生物医用材料与放射性核素及其在精准诊疗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成会明院士作报告

成会明院士作了题为《氧化石墨烯:从制备到应用探索》的大会报告,他从石墨烯的结构与物性讲起,重点阐述了大规模、高质量制备出氧化石墨烯的合成方法学研究,并进一步讲述了石墨烯材料在贵金属回收等面向低碳、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张锦院士作报告

张锦院士作了题为《烯碳纤维的控制制备与应用探索》的大会报告,他从纤维领域的宏观背景出发,强调了材料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的重要性,介绍了当今航空航天、能源、生物等领域对轻质高性能纤维的迫切需求与开展烯碳纤维研究的初衷,并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出发,阐明轻质高强、高韧、功能、智能纤维国产化是材料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俞书宏院士作报告

俞书宏院士作了题为《可持续材料的仿生设计合成与未来》的大会报告,他指出自然界中存在大量具有多尺度、多级结构和奇异功能的生物材料或生物体,研究这些生物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能为人们在跨尺度的仿生材料设计开辟新的途径。他介绍了团队数十年来在仿生材料方面的一系列成果,强调了仿生材料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未来能源论坛

大会主论坛设置了“未来能源论坛”环节。该环节由唐军旺院士、王连洲院士主持,逯高清院士、李玉良院士、成会明院士、俞书宏院士、赵惠军院士合坐主席台进行面对面的互动研讨交流。7名院士围绕氢能应用的未来、材料的智能化合成等学术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气氛热烈、精彩纷呈的交流讨论。最后,逯高清院士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寄语在座青年学者和学生对科学研究保持热情和初心,鼓励大家践行合作共享的理念。

分论坛

本次会议在主论坛之外,还围绕“气体吸附分离及存储”“能源催化转化材料及节能减排”“能源存储材料及器件”“能源光电转换材料”“能源材料规模制备及产业化”和“纳米材料综合交叉”等6个主题相应设置了6个分论坛,邀请与会学者做了112个主旨/邀请报告。各分论坛学术思想观点频出,讨论交流气氛热烈、精彩纷呈。

举办能源及交叉功能纳米材料国际研讨会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能源发展战略的举措。会议旨在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研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科学前沿及关键技术,并为光明区、深圳市乃至全国相关领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交流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共议我国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前沿发展趋势,共商大湾区能源创新引领责任使命,为推动未来能源体系构建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大会合影

文稿终审:先进能源学院 朱利斌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