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头条

首页 > 中大头条 > 正文

中山大学港澳研究40年暨“港澳研究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成功举办

稿件来源:粤港澳发展研究院 编辑:王冬梅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3-12-14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龙海涵)12月9日,由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山大学港澳研究40年暨“港澳研究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举行。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新、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吕玉印、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秘书长王松苗、全国港澳研究会会长邓中华,中山大学党委书记、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理事长陈春声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校友及师生代表共3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上午的开幕式由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何俊志教授主持。


研讨会开幕式

根据大会议程,陈春声书记首先致辞。他指出,40年来中山大学港澳研究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区域优势和人才优势,坚持实体研究机构建设和发挥全校多学科优势相结合,坚持多学科的学术理论和政策研究相结合,坚持主动与港澳工作部门、港澳学术研究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尤其是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入选国家高端智库以来,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高校智库”为目标,扎实推进专业智库体制机制改革,在理论研究、决策咨询、舆论引导、公共外交、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的成果。未来中山大学的港澳研究将紧紧围绕“一国两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持续深化港澳治理和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更好发挥高端智库作用。

陈春声书记致辞

夏宝龙主任对中山大学40年来在港澳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并向广大从事港澳研究的专家学者一直以来对港澳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夏宝龙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澳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新征程港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港澳研究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要把理论研究与港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为破解港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献智出力,积极助力解决“一国两制”实践中的问题。要依托研究优势讲好港澳故事,不断开拓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网络、搭建更多合作平台,主动设置议题,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中国经验,掌握“一国两制”的国际学术话语权,广泛争取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和支持。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港澳研究力量,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学科专业优势,建立港澳研究人才蓄水池,加强港澳研究战略领军人才和研究梯队建设,形成港澳研究人才辈出的新格局,为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夏宝龙主任致辞

邓中华会长代表全国港澳研究会向中山大学在港澳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四十载取得的喜人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邓中华表示,40年来中山大学始终保持高远站位,积极为“一国两制”事业献智出力,已成为国内从事港澳研究的重要阵地。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与全国港澳研究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工作关系,特别是近年来大力支持全国港澳研究会开展课题调研、舆论发声、学术交流等工作。粤港澳发展研究院自身也形成了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为中央港澳工作事务部门提供了强力的支持。

邓中华会长致辞

张新副省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山大学港澳研究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央港澳办对广东港澳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所成立以来,在上级机关的大力支持下,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中央港澳工作大局,在“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粤港澳合作政策与平台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国际一流湾区这一伟大的实践中,将会涌现出诸多新经验、新办法和新的发展模式,也将会遇到新难题、新挑战,希望粤港澳研究学者充分发挥理论和政策的研究特长,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和储备性研究,不断增强粤港澳学术合作力度,共同为粤港澳合作、大湾区建设献计出力,为“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做出人才智力的支持和贡献。

张新副省长致辞

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委员会代表研究室副主任曾军荣在会上宣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澳门基本法委员会的贺信。信中表示,中山大学历来是港澳研究领域的重镇,从1983年成立港澳研究所,到2015年成立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中山大学在港澳研究领域始终扮演重要角色,成果丰富,成绩斐然。希望中山大学未来紧紧围绕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强化前瞻性、基础性、对策性研究,不断开创港澳研究新局面,为“一国两制”伟大事业行稳致远,宪法和基本法全面准确实施作出重要贡献。

曾军荣副主任宣读贺信

作为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所首任所长,夏书章教授在讲话中表达了对年轻一代学生的殷切希望。夏书章指出,中山大学的学生需要努力学习,与时俱进,只有在求学期间认真打好基础,才能在毕业后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夏书章教授发言

陈丽君教授作为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师代表回顾了中山大学港澳研究的发展历程。港澳研究所从发展到壮大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研究所成立之初条件非常艰苦,但仍坚持学术研究、对外交流等工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与著作,并陆续跟香港和澳门的一些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成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和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后,不仅产出了系列的学术成果,咨询研究工作也越来越好。中大港澳研究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老一辈所长、主任、院长所作出的贡献。陈丽君教授表示,希望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今后在“一国两制”的实践和维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陈丽君教授发言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刘伟作为校友代表分享了他在中山大学学习的经历与体会。刘伟表示,在港澳所的学习经历有三点使他感受至深,一是港澳研究所的老师们始终有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二是港澳研究所的老师带给学生广阔的国际视野,三是中山大学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刘伟校友发言

接下来的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袁旭阳主持。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教授、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方伟晶教授、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安教授、澳门理工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娄胜华教授5名专家学者就港澳研究的前沿问题作主旨报告。

陈广汉教授作主旨报告

方伟晶教授作主旨报告

郭万达常务副院长作主旨报告

张志安教授作主旨报告

娄胜华教授作主旨报告

在下午的经济社会文化分论坛、政治法律分论坛上,数十位来自内地和港澳的专家学者围绕当前港澳研究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校友论坛由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黄丽华主持,近100位校友欢聚一堂,追忆往昔峥嵘岁月,共话大学美好时光。

文稿终审:粤港澳发展研究院 袁旭阳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