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回春晖渐,日月开新元。
当新年钟声敲响,迎着2024年第一缕曙光,中山大学开启了新的世纪华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谨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广大海内外校友和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山大学建设与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美好的新年祝福!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山大学坚持初心使命、继往开来,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一年,学校胜利召开第十四次党代会,全面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事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提出了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两步走”战略安排,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作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坚持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新成就。
一年来,中大厚植教育沃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激励广大师生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努力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通过“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构建多样性开放型可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基础数学教师团队做“大先生”、求“大学问”,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营造了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一年来,中大点亮人才灯塔,凝心聚力、载誉而归。学校积极推进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注重质量、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则,全面实施教研系列教师“预聘-长聘”聘用制度,努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马骏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徐瑞华教授荣获202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保继刚教授获颁第16届尤利西斯奖,中大学者还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华医学奖等各类奖项。王猛教授团队发现镍基高温超导体,在基础研究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一年来,中大瞄准科学前沿,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学校着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四个面向”,凸显基础研究“两个主力军”作用。医药领域2个国重室通过重组,医药、工程领域新获批共建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多个首批新序列部级平台;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3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8项,创历史最好成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八年位居全国高校前三。
一年来,中大服务国家需求,初心如磐、砥砺前行。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增强“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历史使命感。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继续保持优势,国家级重点和重大项目立项率显著提升。学校获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两个省部级平台,推动成立乡村振兴联合研究院,促进校企合作研究,有效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扎实推动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的实施。
一年来,中大书写家国情怀,同心同德、共赴山海。学校全力开展对口帮扶和援疆、援藏工作,教育、医疗、服务地方发展多领域建设硕果累累。积极助力云南凤庆和广东连州、高州等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办实事、求实效”,推进“双百行动”结对共建。中大人以强大的时代责任感,担起历史重任,为实现共同富裕、乡村全面振兴,国家和广东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高等教育的力量。
星光不问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中山大学的建设发展成就,是每一位中大人撸起袖子加油干出来的!我们向全体师生员工和校友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中大的每一个高光时刻都凝聚着你们的心血和汗水!我们也要感谢每一位关心关注中大发展的朋友,中大的每一项成就取得都离不开你们的支持与奉献!
世纪中大、山高水长,百年恰似风华正茂。2024年将迎来中山大学百年华诞,在这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节点,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努力开创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路虽远,行将至;事虽难,做则成。我们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上走在前列,奋力书写中大新的百年篇章!
衷心祝愿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陈春声 高 松
2024年1月1日